[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加工机械及制备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716.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华;周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华 |
主分类号: | B65H18/02 | 分类号: | B65H18/02;B29C69/00;B65H18/16;B65H23/26;B65H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塑料薄膜 制备 加工 机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加工机械及制备加工方法,包括机架、两个收卷导辊、动力传递机构和两个收卷辊,两个收卷辊两端彼此对调设置,且两个收卷辊的中心轴与两个收卷导辊的中心轴共计四个中心轴在位于同一竖直面上顺次连线构成等腰梯形;动力传递机构在两个收卷导辊与两个收卷辊之间用于动力传递;本发明提供的机械用于在可降解塑料薄膜分切环节进行四条分切塑料薄膜的同步收卷操作,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解决了需要人工频繁进行收卷筒位置调整的麻烦,同时解决了采用手动调整定位过程中存在较大人为误差的问题,保证了分切后的塑料薄膜能够相对居中的收卷在收卷筒上,保证了薄膜收卷成品的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膜制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加工机械及制备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可降解塑料薄膜既具有传统塑料薄膜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终以还原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达到自动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是取代并解决传统塑料薄膜污染的重要途径。国内研发的品种已涵盖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化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型生物降解、高碳酸钙填充型光氧降解、全生物降解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可食性薄膜和水溶性薄膜。
可降解塑料薄膜除了与传统的塑料薄膜在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异,其具体制备加工过程基本一致,可降解塑料薄膜在制备加工过程中大致要经历配料、捏合、冷却、吹膜、切边收卷和分切收卷的加工过程,最终加工成一定尺寸的薄膜卷成品;其中分切收卷指的是对吹膜后经过切边并收卷的薄膜进行再次的分切操作,从而分切成一定规格宽度的可降解塑料薄膜成品,且薄膜成品一般收卷在收卷筒(收卷筒为塑料材质或纸壳材质)上;为了保证分切后的塑料薄膜收卷后不发生偏离,且分切后的塑料薄膜能够相对居中的收卷在收卷筒上(即完成收卷后,收卷筒两端的露出长度基本一致),因此套设在现有的分切收卷装置上的收卷筒的位置基本都是等距分布且位置相对确定的,而在实际套装收卷筒时为了摆正位置常常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调整,显然,在大批量的分切收卷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每次通过人工调整收卷筒的位置十分麻烦,且人工摆正位置的人为误差较大。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加工机械及制备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加工机械及制备加工方法,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加工机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竖直分布且水平转动安装有两个收卷导辊,所述机架的侧端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同一侧上的输出轴,两个所述输出轴竖直分布,两个所述输出轴上均固定装配有收卷辊,两个所述收卷辊两端彼此对调设置,且两个所述收卷辊的中心轴与两个所述收卷导辊的中心轴共计四个中心轴在位于同一竖直面上顺次连线构成等腰梯形;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在两个所述收卷导辊与两个所述收卷辊之间用于动力传递;
所述收卷辊包括圆筒辊壳、侧夹定位组件、内撑侧夹组件和内撑驱动组件;所述圆筒辊壳上设置有两组长矩形状的避位孔,所述避位孔的长边沿所述圆筒辊壳的轴向;每组所述避位孔包含四个,四个所述避位孔围绕所述圆筒辊壳的中心轴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侧夹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圆筒辊壳内,所述侧夹定位组件上安装有两组所述内撑侧夹组件,两组所述内撑侧夹组件与两组所述避位孔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内撑侧夹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内撑侧夹组件一一对应可穿过设置在四个所述避位孔处;所述内撑侧夹组件包括滑动导板、两个侧夹内撑板和两个侧夹弹簧;两个所述侧夹内撑板镜像对称分布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导板的两端,所述侧夹内撑板的滑动方向沿所述圆筒辊壳的轴向,所述侧夹内撑板的内撑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侧夹内撑板上位于圆弧面一侧在远离所述滑动导板的一端设置有侧夹凸起,两个所述侧夹内撑板与所述滑动导板之间均通过所述侧夹弹簧两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华,未经吴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