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正丁醇特异性响应的BmoR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566.7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霍毅欣;陈振娅;毋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21 | 分类号: | C07K14/21;C12N15/31;G01N21/64;C12N15/70;C12N15/65;C12N1/21;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醇 特异性 响应 bmor 蛋白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正丁醇特异性响应的BmoR蛋白突变体,及其在正丁醇检测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所述BmoR蛋白突变体是在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的野生型BmoR蛋白的基础上发生包含I183T和/或D273N的突变获得的。I183T、D273N和I183T/D273N突变体仅对正丁醇敏感,对异丁醇无响应,解决了野生型BmoR蛋白无法区分正丁醇和异丁醇高产菌株的问题;同时I183T/D273N对正丁醇的检测范围达到0‑100mM,提高了BmoR蛋白对正丁醇的响应饱和度,可用于更高产量菌株的筛选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正丁醇特异性响应的BmoR 蛋白突变体,及其在正丁醇检测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合成的正丁醇是重要的运输燃料,通过代谢工程合成正丁醇在许多微生物宿主中实现,而改造宿主菌株并筛选出高产宿主是实现醇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和关键。生物传感器能够特异性响应目标化合物从而输出便于检测的蛋白信号,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通量筛选。
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当分子识别元件与被测物体结合时,所产生的信号可以通过转换器转换为光信号或电信号,可对被测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作为一种合成生物学新兴工具,可以通过设计构建生物传感器来动态的响应信号分子浓度的变化。与此同时,生物传感器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优化和生产一系列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天然产品,如衣康酸、脂肪酸、异丁醇、正丁醇和生物碱。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RNA核酸开关、转录因子调控的生物传感器、G蛋白偶联受体以及荧光蛋白生物传感器。而荧光蛋白生物传感器的低动态范围、RNA核酸开关难以在体外进行、G蛋白偶联受体仅能在胞外进行等弊端阻碍了生物传感器在生物界的发展。
基于转录因子(TF)的生物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最常用的转录因子是细菌转录因子,包括配体结合结构域(LBD)或代谢结合结构域(MBD)和DNA结合结构域(DBD)。BmoR是假单胞菌正链烷烃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是bEBP的成员,用于调节烷烃单加氧酶的σ54依赖型启动子Pbmo,信号分子是C2-C5的直链或支链醇。但野生型转录因子BmoR存在响应特异性差,对底物正丁醇和异丁醇均会产生响应,无法对其中一种醇进行特异响应,从而满足工业需求;以及检测范围窄(0-40mM)等问题,无法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因此实现对醇的特异响应成并提高检测范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蛋白质改造得到的BmoR蛋白突变体,不仅可以实现对正丁醇的特异响应,还提高了其底物检测上限及响应强度,为高效检测正丁醇和快速筛选高产菌株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区分正丁醇和异丁醇的BmoR蛋白及生物传感器和应用。利用易错PCR技术构建随机突变文库,通过外源添加正丁醇和异丁醇,对突变库进行筛选分析,最终得到了仅对正丁醇响应的BmoR突变体蛋白。
进一步地,所述仅对正丁醇响应的BmoR突变体蛋白,是在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的野生型BmoR蛋白的基础上发生I183T和/或D273N突变获得的,以下简称I183T突变体、D273N突变体和I183T/D273N突变体(同时发生I183T 和D273N突变),所述突变体蛋白具体为:
(1)序列表SEQ ID NO.3、5或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2)SEQ ID NO.3、5或7同源性75%以上的氨基酸序列;或
(3)在SEQ ID NO.3、5或7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替换,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后获得的具有SEQ ID NO.3、5或7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I183T突变体、D273N突变体和I183T/D273N突变体的编码基因;
更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基因如序列表SEQ ID NO.4、6或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向盘开关总成及方向盘总成
- 下一篇:一种沟槽栅极结构器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