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0212.0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8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谅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18 | 分类号: | B66B1/18;B66B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龚晓娟;邓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控制 装置 | ||
电梯控制装置,目的在于在电梯控制装置中提高乘客的输送效率。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10、20)具备取得部(11b)、判定部(11c)以及控制部(11a、11e)。取得部(11b)取得整体的乘梯负荷即整体负荷和机器人(3)产生的乘梯负荷即机器人负荷。判定部(11c)针对在到目的地楼层的中途的层站(2a)处由乘客进行了层站呼梯的轿厢,根据整体负荷和机器人负荷来判定在使机器人(3)从轿厢下梯的情况下乘客是否能够在层站(2a)乘坐。控制部(11a、11e)在判定部(11c)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使轿厢在层站(2a)停梯,在判定为不能乘坐的情况下使轿厢直驶经过层站(2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的电梯控制装置:在电梯轿厢满员的情况下,即使在到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的中途的层站进行了层站呼梯,也使电梯轿厢不对层站呼梯进行响应而直驶经过进行了层站呼梯的楼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控制装置,该电梯控制装置在轿厢内的载荷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轿厢直驶经过进行了层站呼梯的楼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69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电梯控制装置不具备取得搭乘轿厢的机器人产生的乘梯负荷的单元。因此,存在如下的课题:即使在如果使机器人在进行了层站呼梯的层站下梯就能够使乘客新乘梯的情况下,也使轿厢直驶经过层站。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电梯控制装置中提高乘客的输送效率。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轿厢的内部整体的乘梯负荷即整体负荷和轿厢的内部的机器人产生的乘梯负荷即机器人负荷;判定部,其针对在到目的地楼层的中途的层站处由乘客进行了层站呼梯的轿厢,根据取得部所取得的整体负荷和机器人负荷来判定在使机器人从轿厢下梯的情况下乘客是否能够在层站乘坐轿厢;以及控制部,其在判定部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使轿厢在层站停梯,在判定为不能乘坐的情况下使轿厢直驶经过层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电梯控制装置中,能够提高乘客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图。
图2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判定是否使轿厢在层站停梯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机器人数据库的信息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判定是否使机器人下梯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装置判定是否使轿厢在层站停梯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装置判定是否使轿厢在层站停梯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梯控制装置判定是否使轿厢在层站停梯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电梯控制装置判定是否使机器人下梯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具备实施方式6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梯控制装置向层站分配轿厢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梯控制装置提取向层站分配的轿厢候选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