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换气调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6953.1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猛;付鸿晔;王淑艳;孟范峰;齐娜;吴小翠;张腾龙;杨文龙;庞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换气 调温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气调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当换气调温系统开启时,获取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储备电量;判断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储备电量是否不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当第一储备电量不小于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太阳能电池对换气调温系统供电;当第一储备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时,获取蓄电池的第二储备电量,并判断蓄电池的第二储备电量是否不小于第二预设电量;当蓄电池的第二储备电量不小于第二预设电量时,控制蓄电池对换气调温系统供电。通过对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电量的检测,合理地选择换气调温系统的供电装置,以提升换气调温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并延长换气调温系统的续航,环保且可以节省车辆的能耗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气调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家庭化,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且随着汽车种类的增多,尤其是国家大力推动电动车的布局,使得汽车的舒适与电池电量冲突加剧。
目前,由于汽车开启空调需要使用蓄电池电量,且汽车空调作为汽车的耗电大户,致使用户在汽车停止状态下,不开启空调,免得浪费蓄电池电量,造成电量不足,导致车辆不能启动或行驶。
相关技术中,当用户需要在夏季或冬季等气候驾驶车辆时,通常需要进入车辆后在对车辆内部进行调温、换气,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气调温系统的控制方法,以保证换气调温系统工作时续航可靠性高、同时在换气、调温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气调温系统的控制方法,车辆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和所述蓄电池适于对所述换气调温系统供电,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换气调温系统开启时,获取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储备电量;
判断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储备电量是否不小于第一预设电量;
当所述第一储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对所述换气调温系统供电;
当所述第一储备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时,获取所述蓄电池的第二储备电量,并判断所述蓄电池的第二储备电量是否不小于第二预设电量;
当所述蓄电池的第二储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蓄电池对所述换气调温系统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气调温系统包括以下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两种:车内制冷模式、车内制热模式、车内换气模式、车外换气模式、车外制热模式以及车外换气模式,多个所述工作模式之间可相互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换气调温系统启用所述车外制冷模式时,控制开启空调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且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外循环模式;
获取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辆外部的空气质量参数,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参数与第一预设空气质量参数范围比较;当判断所述车辆外部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不在所述第一预设空气质量参数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开启空调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开启红外线感应器;获取所述红外线感应器检测到的车辆内部人员参数;当依据获取到的车辆内部人员参数判断车辆内部存在预留人员时,检测所述车辆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值比较;当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开启外循环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开启空调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开启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辆内部的实时温度,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风量档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6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