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6713.1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胡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H04N5/2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戴莹瑛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屏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显示屏中背光模组的铁框开设的安装孔的孔壁靠近下偏光层的一端缘朝内延伸形成固定部,从而增大了铁框与液晶玻璃层远离透明基板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直接利用遮光胶带将固定部固定在液晶玻璃层远离透明基板的一侧,这样无需点胶便可以实现固定,从而解决了现有点胶方案容易出现漏光,进而影响摄像模组成像效果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全面屏(如现在主流的通孔屏和盲孔屏)的背光模组需要在摄像模组(摄像头)安装的位置开设安装孔,以容置摄像模组,为了防止外界的光线通过显示屏进入摄像模组,进而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目前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在按照孔的孔壁四周点黑胶,在将背光模组的铁框固定到液晶玻璃层的同时,起到遮光效果。
但是,这种方案,黑胶需要点两次,第一次点在下偏光片边缘,第二次点在铁框边缘。由于点胶工艺需要专门的点胶设备,而且点胶的胶量、形状会直接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这就存在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如果第一次点胶缺胶,会导致下偏光片漏光;还比如,如果第二次点胶缺胶,铁框就会容易变形,进而出现各种漏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点胶方案容易出现漏光,进而影响摄像模组成像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上偏光层、贴设于所述上偏光层上的透明盖板、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液晶玻璃层、设置于所述液晶玻璃层远离所述透明基板一侧的下偏光层、设置于所述下偏光层远离所述液晶玻璃层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铁框和安装在所述铁框内的背光层,所述下偏光层上开设通光孔,所述铁框和所述背光层分别沿所述通光孔的轴线方向开设与所述通光孔同轴,且朝向所述通光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靠近所述下偏光层的一端缘朝内延伸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遮光胶带固定在所述液晶玻璃层远离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改铁框上开设的安装孔的孔壁为Z型,即向内延伸出固定部,这样直接采用遮光胶带将固定部粘接到液晶玻璃层,既可以实现将铁框固定在液晶玻璃层上,无需点胶,从而解决了现有点胶存在的各种不良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取消了点胶工艺,从而减少了设备成本,提升了物料良率。
另外,所述安装孔的内孔壁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镀黑处理。由于朝向摄像模组的铁框面,实质上就是安装孔的内孔壁,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PVD对安装孔的内孔壁进行镀黑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铁框反光影响摄像模组(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即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拍摄效果。
另外,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遮光胶带接触的面为光滑接触面。固定部设置为光滑接触面,无需修改铁框的冲压模具,在保证粘接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成本。
另外,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遮光胶带接触的面为粗糙接触面。对于粘接效果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通过修改铁框的冲压模具,使得制备出的铁框的固定部为粗糙接触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粘接效果。
另外,所述安装孔的内孔壁和外孔壁上均不设置胶框。本发明的实施例只在铁框外侧框围设胶框,安装孔的内孔壁(朝向摄像模组的)和外孔壁(朝向背光层的)均不设置胶框,从而尽可能减小了胶框+铁框的厚度,为固定部预留出来了更多区域,即可以尽可能增大固定部与液晶玻璃层的接触宽度,从而可以保证采用遮光胶带便能够将铁框牢固的固定在液晶玻璃层上,无需在进行点胶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67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