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6311.1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鹏;王娜;王明顺;王占中;郭军;艾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3/02 | 分类号: | C23G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带钢 酸洗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酸洗槽的侧壁溢流口的设计,消除了溢流槽内带钢表面的酸液层,加强了喷射酸液对带钢表面的冲击力量,提高了酸洗的效能。利用溢流槽内的空间,设置3对一级喷射梁,增加了酸液与带钢强力作用点的数量,提高了酸洗系统的能力。为现有酸洗机组在不增加酸槽长度的情况下提高产能提供了现实的方法。第三级酸洗槽入口溢流回路的设计,为第四级酸洗的循环创造了回路,使之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循环。通过自动控制阀V1、V2、V3,实现了第四级酸罐到第三级酸罐的酸液输送以及酸洗模式的转换。本发明可在原最大酸洗速度基础上提高50m/min;增加产能30万吨/年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轧带钢酸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钢酸洗生产线存在如下问题:
1、带钢进行酸洗时酸洗槽中的酸液会从酸洗槽前后两端溢流到带钢上,在带钢上表面形成一个酸液层,酸液层对射流的阻挡,降低了喷射的酸液对带钢表面的冲击力,弱化了酸洗的效果。
2、对带钢喷射酸洗的喷射点数量较少,酸洗能力较低。
3、酸洗槽的数量和长度决定了带钢在槽内相对的酸洗时间,酸槽的数量多、长度大,相对的酸洗时间就长,酸洗速度就高,机组的产能就大。目前的带钢酸洗生产线,受到酸洗槽的数量和长度的限制,影响了酸洗的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具有4级酸洗循环,提高了酸洗能力。
本发明的一种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包括:沿带钢前进方向布置的第一~三级酸洗槽、第一~四级酸罐、多个溢流槽、多个酸泵和多个挤干辊,第一~三级酸洗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溢流槽,位于两相邻酸洗槽之间的两个溢流槽共用一道隔离墙;第一~三级酸洗槽的入口和出口都设有二级喷射梁,二级喷射梁位于带钢上方,第一~三级酸洗槽侧壁上设有多个侧喷口,相应的酸泵将第一~三级酸罐中的酸液抽出,通过二级喷射梁喷射到带钢的上表面,并通过侧喷口注入第一~三级酸洗槽;第一~三级酸洗槽的前端都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一级喷射梁,相应的酸泵将第一、二和四级酸罐中的酸液抽出,通过一级喷射梁喷射到带钢的上、下表面;挤干辊设置于一级喷射梁的前端,防止带钢表面的酸液带入下一级酸洗槽;第一~三级酸洗槽的前、后端的侧壁上分别相对开设两个溢流口,第一~三级酸洗槽后端的溢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其后端的溢流槽,第一、二级酸洗槽前端的溢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其前端的溢流槽,第三级酸洗槽前端的溢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到第三级酸罐;第一、二级酸洗槽前、后两端的溢流槽底部通过管路连通第一、二级酸罐,第三级酸洗槽前端的溢流槽底部通过管路连通第四级酸罐,第三级酸洗槽后端的溢流槽底部通过管路连通第三级酸罐;第一~四级酸罐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第三级酸罐通过管道和第一自动控制阀连接酸再生间,第四级酸罐通过管道和第二自动控制阀酸再生间。
在本发明的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中,第四级酸罐中的酸液通过酸泵和加热器加热后输送给一级喷射梁,同时加热后的酸液通过管道和设置在管道上第三自动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输送给第三级酸罐。
在本发明的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中,酸再生间输送酸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流量检测装置,所述生产线设置第一流量控制器和第二流量控制器,第一流量控制器采集第一流量检测装置的数据,第二流量控制器采集第二流量检测装置的数据,第二流量控制器控制第三自动控制阀的开度以确保第一流量控制器采集第一流量检测装置的数据相等;第一流量控制器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器采集的数据控制第一自动控制阀开度和第二自动控制阀开度。
在本发明的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中,第一~三级酸洗槽的侧壁上设有四个侧喷口,两两相对开设在第一~三级酸洗槽的前端和后端,侧喷口高度低于溢流口。
在本发明的冷轧带钢酸洗生产线中,第一~三级酸罐都通过两个酸泵分别向相应酸洗槽的前端的侧喷口和前端的二级喷射梁以及后端侧喷口和后端的二级喷射梁输送酸液;酸泵将酸液抽出通过加热器加热后输送给相应的侧喷口和二级喷射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6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