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5352.9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仕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永雄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6 | 分类号: | G01B5/16;G01B5/30;G01B5/24;G01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知贝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7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手把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上端面安装有摩托车手把管本体,摩托车手把管本体中间位置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定位机构,一号定位机构的前方安装有限位机构,摩托车手把管本体两侧的后端安装有位于安装底座上端面的二号定位机构,二号定位机构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尺,一号定位机构包括一号固定块,一号固定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滑杆,一号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号移动块,一号移动块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该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可对摩托车手把管本体的中间位置起到定位作用,进而可观察摩托车手把管本体的两侧是否有偏差翘起等情况,便于摩托车手把管本体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手把管位于整车前部,其作用有二:一是供骑手在骑乘时双手掌握和支撑身体前倾的重心;二是进行转向操作和用于安装闸把座以操作各种指示灯的开启。手把管的固定段开有两处增大摩擦力的花纹,花纹分别对应着摩托车上连接板上的安装卡座,再通过与卡座对应的卡子将手把管固定在上连接板上。只要松开卡子,就可以根据骑乘者不同的身高和习惯来调整手把管的角度。虽然手把管是转动可调的,但其本身一体成型,能调整的范围也就确定了,然而现有的摩托车手把管存在生产之后手把管两端并不能保持水平状态,但肉眼难以观察出手把管的旋转角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摩托车手把管存在生产之后手把管两端并不能保持水平状态,但肉眼难以观察出手把管的旋转角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手把管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面安装有摩托车手把管本体,所述摩托车手把管本体中间位置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定位机构,所述一号定位机构的前方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摩托车手把管本体两侧的后端安装有位于安装底座上端面的二号定位机构,所述二号定位机构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尺,所述一号定位机构包括一号固定块,所述一号固定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滑杆,所述一号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号移动块,所述一号移动块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一号滑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一号定位杆,所述一号定位杆的后端面活动连接有一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的后端活动连接有二号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一号滑杆与一号移动块通过柱形槽连接,所述一号移动块与一号弹簧通过弹簧连接件连接,所述一号弹簧与移动板通过弹簧连接件连接,所述移动板与一号滑杆通过螺钉连接,通过一号弹簧和移动板的作用可对一号移动块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一号滑杆与一号定位杆通过一号定位轴连接,所述一号定位杆与一号连接杆通过二号定位轴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与二号连接杆通过三号定位轴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与一号移动块通过四号定位轴连接,通过一号移动块的移动可带动二号连接杆的旋转,进而可带动一号连接杆的旋转,从而可带动一号定位杆的旋转。
优选的,所述一号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二号移动块,所述二号移动块上端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滑杆,两个所述二号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固定块,所述二号固定块的内部安装有一号螺纹杆,所述一号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号斜齿轮,所述一号斜齿轮的一侧安装有二号斜齿轮,所述二号斜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号连接杆,所述三号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号手柄,通过一号手柄的旋转可带动三号连接杆的旋转,进而可带动二号斜齿轮的旋转,从而可带动一号斜齿轮和一号螺纹杆的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永雄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永雄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53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