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玻混平板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4204.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谈昆伦;季小强;朱毅竹;周培锐;王占东;张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卫翠婷 |
地址: | 213135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玻混 平板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玻混平板,包括:碳纤区和玻纤区,所述碳纤区包于所述玻纤区内,且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连通所述玻纤区的两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碳玻混平板通过调整碳纤排布促使各层碳纤维相互连接,解决了板材本身的电位差和叶片碳玻混板材避雷体系的建立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叶片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玻混平板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叶片主梁拉挤板材的类型主要以纯玻璃纤维拉挤板材或碳纤维拉挤板材为主,玻纤板材性能模量最高达到66GPa,碳纤板材性能一般140GPa以上。玻纤价格成本低,但模量也偏低,不能满足大型化和轻量化需求;碳纤板材模量高,但其价格高昂,也不能满足低成本的风电叶片需求。因此采用碳/玻混合纤维拉挤的方式,实现碳纤维比例(10%-40%)调节,促使板材模量和成本均能满足大型换、轻量化和低成本的风电叶片的需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959058A,公开了一种碳玻纤复合拉挤板材,其是利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浸渍树脂料后拉挤成型,其中的玻璃纤维层包裹碳纤维层。在进行多层板材的铺设时,由于玻璃纤维层包裹碳纤维层,该方式使得各层碳纤维被绝缘的玻纤层所隔绝,故板材本身存在电位差导致叶片避雷系统建立难。
有鉴于上述缺陷,本申请人积极主动加以研究,以期创设一种碳玻混平板,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玻混平板及其应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玻纤复合拉挤板材在进行叶片主梁铺设时,由于板材本身存在电位差导致叶片避雷系统建立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玻混平板,包括:碳纤区和玻纤区,所述碳纤区包于所述玻纤区内,且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连通所述玻纤区的两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区在碳玻混平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连通所述玻纤区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区在碳玻混平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OR,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OR,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连通所述玻纤区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区在碳玻混平板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均连通所述玻纤区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碳玻混平板采用拉挤工艺成型,所述碳纤区和所述玻纤区均采用纱线拉挤。
进一步地,所述碳玻混平板采用拉挤工艺成型,所述碳纤区采用纱线拉挤,所述玻纤区采用织物拉挤。
进一步地,所述碳玻混平板采用拉挤工艺成型,所述碳纤区采用织物拉挤,所述玻纤区采用织物拉挤。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区的织物拉挤铺层方向和所述玻纤区的织物拉挤铺层方向同向。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区的织物拉挤铺层方向和所述玻纤区的织物拉挤铺层方向异向。
进一步地,所述碳玻混平板采用模压工艺成型,所述碳纤区和所述玻纤区的铺层方向同向。
进一步地,所述碳玻混平板采用模压工艺成型,所述碳纤区和所述玻纤区的铺层方向异向。
一种碳玻混平板的使用方法,所述碳玻混拉挤平板用于风电叶片主梁的铺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碳玻混平板通过调整碳纤排布促使各层碳纤维相互连接,解决了板材本身的电位差和叶片碳玻混板材避雷体系的建立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案一的碳玻混平板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