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3675.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9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王小军;姚培建;张石松;李鹏;王文斌;师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3/15;B22F1/00;B22F9/24;B33Y10/00;B33Y70/1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致密 弥散 强化 零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粉末制造复合材料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3D打印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的方法,在不使用机械破碎工艺的前提下,通过制备CuAl纳米粉末→制备CuO纳米粉末→脉冲磁致振荡下内氧化的工艺制备出粒径小、球形度高的弥散强化铜粉末,并以该弥散强化铜粉末为基础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备出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解决了传统弥散强化铜粉末制备工艺中复杂构件难成型,成品致密度低、电学性能差的问题,因此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粉末制造复合材料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3D打印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具有强度高、导电和导热性能优良、耐磨、软化温度高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阻焊电极、现代电子信息、能源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材料中。
弥散强化铜目前工业化生产采用粉末冶金法进行生产,由于工艺原因,致密度只能达到理论密度的98%左右,制品内会有一定的孔隙存在。而粉末的细化对粒子的弥散分布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化相粒子粉末的颗粒越小,其在铜基体中的分布就要越均匀,相应的弥散强化效果就越明显。
综上,传统的弥散强化铜材料制备工艺存在:复杂构件难成型,成品致密度低、电学性能差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设计了新的制备工艺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的方法,在不使用机械破碎工艺的前提下,制备出粒径小、球形度高、适用于3D打印的弥散强化铜粉末,并以该弥散强化铜粉末为基础制备出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其中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设计的利用金属粉末3D打印高致密弥散强化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CuAl纳米粉末
使用还原法制备粒径范围为18~20 nm的CuAl纳米粉末;
S2、制备CuO纳米粉末
使用沉淀-热解法制备粒径范围为13~17 nm的CuO纳米粉末;
S3、内氧化
将所述步骤S1制备的CuAl纳米粉末和步骤S2制备的CuO纳米粉末混合得到混合粉末,使得按重量份数计,混合粉末中CuAl纳米粉末1份,CuO纳米粉末1.5~1.6份;内氧化处理所述混合粉末,内氧化的同时使用冲磁致振荡处理混合粉末,直至内氧化完成;所述内氧化温度为750~850℃,时间为1~2 h;
S4、还原
将经过步骤S3处理后的混合粉末在350~450℃下,使用氢气还原2~3 h,之后筛分出粒径范围为2~12 μm的弥散强化铜粉末;
S5、3D打印
以步骤S4制备的弥散强化铜粉末为基材,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弥散强化铜零件;
S6、热等静压处理
对步骤S5制备的弥散强化铜零件切割后,在温度为700~900℃、压强为0.2~0.4MPa的条件下,热等静压处理所述弥散强化铜零件,得到高致密弥散强化铜零件。
其中,所述步骤S1中CuAl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准备作为溶质的硝酸铜、异丙醇铝,以及作为溶剂的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
S1-2、取步骤S1-1中准备的硝酸铜溶于无水乙醇,80℃水浴搅拌1 h,得到硝酸铜浓度为8~11 mol/L的第一溶液;取异丙醇铝溶于去离子水中,45℃水浴搅拌1 h,得到异丙醇铝浓度为0.1~0.2 mol/L的第二溶液,使用硝酸调节pH为3.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