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3617.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源;唐冠恒;黄培韬;林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02;F24F12/00;F24F11/65;F24F11/64;F24F11/89;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辰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9 | 代理人: | 唐文波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同济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空气调节 系统 及其 方法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空气处理装置所在的室内空间内的气压检测数据;当气压检测数据包括负压数据时,控制空气处理装置运行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第一模式下旁通阀关闭且新风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风道送入室内空间;第二模式下旁通阀开启且循环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循环风风道送入室内空间;第三模式下旁通阀开启、循环风机开启且新风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循环风风道和新风风道送入室内空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和存储介质。本发明旨在避免排气设备开启时室内负压状态的出现,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很多用户在室内空间中安装排气扇、抽油烟机等排气设备。
然而,室内的排气设备开启时其所在室内空间的空气不断排出,室内会形成负压状态,负压状态下排气设备的排气阻力增大,导致室内污浊的空气难以排除室外,使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无法有效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避免排气设备开启时室内负压状态的出现,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基于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新风风机、循环风机和旁通阀,所述壳体设有新风进口、循环风进口以及室内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循环风机设于所述循环风风道内,所述旁通阀用于连通或阻隔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循环风风道,所述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空气处理装置所在的室内空间内的气压检测数据;
当所述气压检测数据包括负压数据时,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运行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所述负压数据为室内气压小于室外气压的气压数据;
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旁通阀关闭且所述新风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风道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旁通阀开启且所述循环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所述循环风风道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旁通阀开启、所述循环风机开启且所述新风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所述循环风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送入所述室内空间。
可选地,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以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运行时,控制所述循环风阀减小开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运行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中,确定所述负压数据对应的模式为目标模式;不同的所述负压数据对应不同的所述目标模式;
控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运行所述目标模式。
可选地,所述气压检测数据包括所述空气处理装置所在的室内空间内不同位置检测的至少两个气压值,所述负压数据为小于室外气压的所述气压值,所述在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中,确定所述负压数据对应的模式为目标模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负压数据的数量及其对应的检测位置;
根据所述数量和所述检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中之一为目标模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数量和所述检测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所述第三模式中之一为目标模式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