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3591.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庄菁;余克明;陈熹;陈水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7/027 | 分类号: | 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10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新生 血管 疾病 动物 模型 构建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源于M1型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外泌体,将该外泌体注射于动物的眼球组织,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从而构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本发明利用M1型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外泌体直接促进新生血管产生,同时又促进原位静息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富集,促进血管信号而间接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这种炎症‑新生血管的病理模式符合大多数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病理过程,使得本发明构建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稳定性和病理持续性,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用于药物筛选的试验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属于异常血管增生,其主要发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等,是临床病例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构建与之相关的动物模型是进行该疾病机制研究、针对该疾病的预防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
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主要有三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
1)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模型):该模型通过高氧再相对缺氧的饲养环境来产生新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即将出生第7天的小鼠与哺乳母鼠一起放置于密闭氧箱中,氧浓度维持在75%±2%,第12天小鼠与哺乳母鼠放回室内标准环境下饲养(氧浓度21%),此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5天后达高峰,随后新生血管开始消退,一周后几乎完全消退。这一造模方法的操作十分简单,并且造模成功率高,重复性良好,近几年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该模型存在以下缺陷:
①.OIR模型在极短的几天时间内通过短期高氧和低氧诱导产生急性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的发生仅类似于人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其它慢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程并不一致,甚至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也不相同。
②.该模型在实际造模过程中存在动物死亡率高、成膜率低且不稳定等缺点,同时也受到特定设备的制约。
③.OIR模型更多地反映的是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状态,对于成年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代表性不佳。
④.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在1~2周时间即可自然消退,这一特性不利于部分长时间干预的研究。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新生血管是主要表现。现阶段用于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并发症的动物模型较多,主要包括以下3种:药物或饮食诱发性、转基因或基因敲除以及自发性遗传性。
诱发性模型的优缺点:优点是耗时短、成本低、方法简便、重复性较好、短期内可批量造模,是目前最常用的模型。缺点是药物对其他组织有一定的毒性损害;动物间有个体差异;动物死亡风险较大;不能出现完全的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病变。
转基因或基因敲除模型的优缺点:优点是病变由转入的外源性基因引起,在疾病的基因水平上,病因清楚,模型动物间表现的差异小。缺点是该类模型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病变,从而不能成为一种广谱的动物模型;而且,该模型操作较复杂,成本昂贵,不适合大批量造模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的优缺点:该模型动物未经过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多数采用有自发性糖尿病倾向的近交系纯种动物,按照饲养条件喂养,自发成模,最接近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这类模型的优点是具有同质的遗传背景,能控制环境因素,可对这种多因素疾病进行基因分析。缺点是频繁的同系繁殖和单基因遗传,使其发生糖尿病的遗传同质性与人类有差异。同时,对饲养和繁殖条件的要求高,价格昂贵。
总的来说,糖尿病动物模型由于是全身性疾病,因此其诱导产生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不能简单视为单纯性视网膜新生血管,需考虑多种混杂因素,对特定病理过程的代表性不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未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