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及自动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2359.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0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娟;刘全周;唐风敏;戎辉;高继东;晏江华;刘铁山;刘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10 | 分类号: | G06F8/10;G06F8/20;G06F8/41;G06F8/71;G06F8/72;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 软件 持续 集成 自动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及自动测试方法打通持续集成管理系统、软件代码管理工具、软件需求及架构管理工具、软件编译及构建工具、测试执行及自动化工具、测试管理系统、邮件管理工具之间的关联,搭建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系统,实现汽车电子软件测试的全流程自动化测试及测试驱动开发,提高软件测试执行、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软件集成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及自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及ASPICE、功能安全ISO26262等标准规范的引入,各主机厂及其零部件供应商将汽车电子软件测试划分为软件静态代码分析、软件单元测试、软件集成与集成测试、软件合格性测试;同时引入更多的开发测试工具支持各层级软件测试工作的开展,包括软件需求及架构管理工具、测试执行工具、自动测试工具、测试管理系统等。为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部分主机厂及其零部件公司已将持续集成技术引入到汽车电子软件测试中,但就现有的技术而言,存在以下缺陷:
软件测试层级覆盖面不全,仅覆盖静态代码分析、软件单元测试、软件集成与集成测试、软件合格性测试的一个层级或一个层级里面的部分工作;
无法进行回归测试案例的筛选,仅自动执行软件变更模块对应的变更测试案例,回归测试覆盖度低;或回归测试缺乏依据,执行测试库中全部的测试案例,影响测试效率;
无法获取测试执行工具的状态,只能在固定时间触发自动测试,测试资源存在浪费;
测试结果无法自动反馈到测试管理系统,需要测试人员手动添加测试结果及测试问题,并建立与测试案例的追溯关系,操作繁杂、影响测试效率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及自动测试方法,以打通持续集成管理系统、软件代码管理工具、软件需求及架构管理工具、软件编译及构建工具、测试执行及自动化工具、测试管理系统、邮件管理工具之间的关联,搭建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系统,实现汽车电子软件测试的全流程自动化测试及测试驱动开发,提高软件测试执行、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一种汽车电子软件持续集成及自动测试系统,包括软件代码管理工具、代码编译及构建工具、软件需求及软件架构管理工具、邮件管理工具、持续集成管理系统、测试管理系统、测试执行及自动化工具链;
所述持续集成管理系统包括代码变更检测模块、代码编译及构建触发模块、编译结果回馈模块、测试参数解析模块、测试工具状态解析模块、测试结果解析及回馈模块;
所述软件需求及软件架构管理工具用于存储软件需求、软件架构、软件需求间依赖关系、软件架构间依赖关系、软件需求与代码模块对应关系、软件架构与代码模块对应关系、软件需求与合格性测试脚本对应关系、软件架构与集成测试脚本对应关系信息,并与持续集成管理系统的测试参数解析模块连接,所述测试参数解析模块从软件需求及软件架构管理工具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需执行的测试脚本信息;
所述软件代码管理工具与持续集成管理系统的代码变更检测模块连接发送生成代码变更标志位及记录变更;所述代码变更检测模块与代码编译及构建触发模块连接发送变更位的检测结果;
所述代码编译及构建工具与持续集成管理系统的代码编译及构建触发模块连接,所述代码编译及构建工具编译软件代码、构建执行文件,并将生成编译结果传输给代码编译及构建触发模块;
所述持续集成管理系统的编译结果回馈模块与代码编译及构建触发模块连接,继续将编译结果传输给邮件管理工具,所述邮件管理工具发出编译结果的邮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