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自动焊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50014.6 | 申请日: | 202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8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祗尚;李越;邢艳双;方喜风;张风东;刘建;孙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9/235 | 分类号: | B23K9/235;B23K9/02;B23K9/3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自动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自动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焊缝进行寻踪定位,以确定焊缝起始位置;将补强板与底架边梁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补强板与底架边梁搭接处采用单层单道焊接,补强板与底架边梁槽型焊缝采用多层多道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补强板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自动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对于动车组车辆补强板与底架边梁的焊接,都是采用手工焊接。现有补强板为12mm厚7系铝合金板材,发明人发现,由于补强板周圈与底架边梁搭接焊缝为平焊转立焊,且焊接位置为仰焊,对焊接工人技能要求较高,焊接过程中需不断调整焊枪角度,焊缝一次连续成型难度较大,而焊接中断必然导致焊接起收弧,焊接起收弧位置又是焊接缺陷集中部位,如果接头清理不彻底,则会导致焊缝熔合不良及夹渣等缺陷。而补强板与底架边梁的长圆孔处焊接难度大,人工焊接效率较低。
以上因素导致补强板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低,返工返修工作量增大,制约着生产效率、焊接质量和施工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自动焊接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焊缝寻踪定位,进而确定焊缝起始位置,由与自动焊接机器人配合,可实现补强板的自动焊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自动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焊缝进行寻踪定位,以确定焊缝起始位置;
将补强板与底架边梁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补强板与底架边梁搭接处采用单层单道焊接,补强板与底架边梁槽型焊缝采用多层多道焊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焊接过程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在轨道车辆车下进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自动焊接机器人的喷嘴传感器分别触碰补强板正面、侧面、底面以及圆弧起始点,建立多个寻找组,根据每个寻找路径的位移量,从而确定焊缝起始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槽型焊缝对应于补强板和底架边梁长圆孔位置;焊接时,先焊接补强板与底架边梁搭接位置,再焊接补强板和底架边梁长圆孔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补强板与底架边梁搭接焊缝采用仰角焊和立向上焊方式进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进行补强板槽型焊缝焊接时,采用一位侧、二位侧交替焊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一位侧、二位侧的多道焊缝依次交替进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寻踪定位之前,将补强板和底架边梁进行定位组装,补强板与底架边梁为搭接,二者固定后进行定位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定位组装时,将补强板长圆孔中心与底架边梁长圆孔中心对齐,使补强板长圆孔中心与底架边梁长圆孔中心纵向偏差不大于1mm,补强板与边梁组装间隙为0~1.5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定位焊的每段焊缝长度为30~40mm,定位焊间距为150±5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定位焊后,对施焊位置及两侧设定距离范围内进行氧化膜清理,打磨清理定位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焊接完成后,对槽型焊缝磨平处理。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焊接方法,通过对焊缝寻踪定位,进而确定焊缝起始位置,由与自动焊接机器人配合,可实现补强板的自动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0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洋桔梗永生花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显微镜外接可拆卸载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