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微生物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6110.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0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肖宜华;李飞鹏;张增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宜华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徐文 |
地址: | 2660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微生物 发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微生物发生器,包括一发生支架,在发生支架的两侧还均安装有浮板;一安装在发生支架内的发生单元,包括一发生筒体,所述发生筒体的顶端连接有一进液管,且进液管伸入发生筒体内,所述进液管伸入发生筒体内的一侧的端部位置还连接有溶氧电极以及微生物含量探测器,所述发生筒体的下侧端连接有一出液管,在发生筒体内还设置有一微生物激活器,所述发生筒体内安装有搅拌组件、曝气组件;一安装在发生支架上的供电单元,包括数个太阳能板以及蓄电池。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发生支架、发生单元及供电单元之间的配合,在微生物进入河流中前,先对微生物进行激活,提高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微生物生产力,提高对河流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微生物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河流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研究发现,当河道的自净能力不能满足对进入到河道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净化的时候,河道的污染将逐渐加重。
现今利用微生物进行河道水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种非常好的治理手段,现有技术,对于微生物曝气装置的设计,没有考虑到长期运行后,微生物发生器发生阻塞的问题,导致该设备长期运行不畅或者效率大幅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微生物生产力的太阳能微生物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微生物发生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发生支架,所述发生支架为一由若干横杆、纵杆及竖杆共同构成的长方体框架式结构,在发生支架的两侧还均安装有浮板;
一安装在发生支架内的发生单元,所述发生单元包括一发生筒体,发生筒体置于发生支架内部,在发生筒体的顶端连接有一固定在发生支架上的筒盖,所述发生筒体的顶端连接有一进液管,且进液管伸入发生筒体内,所述进液管伸入发生筒体内的一侧的端部位置还连接有溶氧电极以及微生物含量探测器,所述发生筒体的下侧端连接有一出液管,在发生筒体内还设置有一微生物激活器,所述发生筒体内安装有搅拌组件、曝气组件;
一安装在发生支架上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数个安装在发生支架顶端的横杆上的太阳能板以及与太阳能板相配合使用的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发生支架上还设置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与发生支架的各个竖杆底端相连接的稳定绳索,各个稳定绳索的底端均连接在同一个船锚上。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一置于发生筒体内的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安装有数个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搅拌桨叶,所述搅拌轴由安装在桶盖上的搅拌电机驱动进行转动,搅拌电机与蓄电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一置于发生筒体内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端伸出筒盖外并连接有一氧气发生器,进气管的底端连接有曝气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通过发生支架、发生单元及供电单元之间的配合,在微生物进入河流中前,先对微生物进行激活,提高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微生物生产力,提高对河流的处理效率。
对于发生支架两侧的浮板的设计,从而使得整个发生器能够漂浮在河流中间,从而能够对河流各个位置都能进行处理,而稳定组件的设计,则是为了与浮板的设计相配合,使得发生器能够稳定的漂浮在河流中间,减少因水流等因素而导致发生器的晃动幅度变大的现象,确保对河流处理的顺利进行。
搅拌组件的设置,则是利用搅拌轴与搅拌桨叶之间的配合,对发生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搅拌,使之发生流动,从而能够很好的对微生物进行激活活化,提高活化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宜华,未经肖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