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5404.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何然;黎亮;李长东;陈鑫根;吕东忍;季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01B32/215;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8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废旧 锂离子电池 金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方法,该方法先电池粉加入浓硫酸进行熟化浸出,再加水进行水浸,固液分离后将第一石墨渣加入稀硫酸进行酸浸,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浸出,再加碱沉淀杂质,最后固液分离得到第二石墨渣和第二有价金属液。本发明利用浓硫酸的碳化作用,碳化分解电池粉中的有机物,解决有机物包覆电池粉活性物质和水浸、酸浸过程中由于有机物质引起的起泡、冒槽等问题;本发明的浸出与除杂同步进行,简化了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回收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充放电后,活性材料的结构会因为发生改变而失效,预计2030年车用动力电池报废报废量将达到101GWh,约116万吨。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和无机有害化合物等,如果处理不及时,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锰锂有价金属,如果不及时回收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的回收,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废旧锂电池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工艺大致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其中基于湿法冶金的回收工艺相对成熟,行业内应用比较广泛。相关技术中提到用电池粉酸浸、铁粉除铜、除铁铝等步骤得到有价金属液,但是冗长的工艺流程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电池粉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包覆活性材料,在回收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的实际生产中,大量有机物的包覆会减少正极材料与硫酸接触的概率,减低反应速率,大量的有机物会使溶液中的表面张力增加,导致浸出过程释放的气体产生大量气泡,造成冒槽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方法,能够简化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回收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避免废旧锂电池中有价金属浸出过程冒泡引起的冒槽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前处理得到电池粉,加入浓硫酸进行熟化反应;
S2:向熟化后的电池粉加水进行水浸反应,然后固液分离,得到第一石墨渣与第一有价金属液;
S3:向所述第一石墨渣加入酸液进行酸浸反应,再加入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浸出;
S4:向氧化还原浸出后的溶液加入碱液调节pH进行反应,固液分离后得到第二石墨渣和第二有价金属液。
其中,水浸反应后溶液的pH为4.5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前处理的步骤包括放电、破碎和筛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浓硫酸与电池粉中正极材料的摩尔比为(1~1.5):1,所述浓硫酸的质量浓度为70%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浓硫酸的质量浓度为70~8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熟化反应的时间为0.5~5h。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熟化反应的时间为0.5~3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熟化反应过程采用机械缓慢搅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加水的质量为步骤S1中所述电池粉质量的3~10倍。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加水的质量为步骤S1中所述电池粉质量的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5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