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甲乙酯生产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4121.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景耀;陈伟;徐书建;韩永胜;范红奎;张晓林;王美;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8/06 | 分类号: | C07C68/06;C07C68/08;C07C69/96;B01J8/06;B01F13/10 |
代理公司: | 许昌豫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0 | 代理人: | 李海帆 |
地址: | 461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 甲乙酯 生产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甲乙酯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采用质量比3~5﹕1的碳酸二甲酯和乙醇为原料,采用管式反应器进行酯交换反应生产碳酸甲乙酯,管式反应器内置催化剂,催化剂通过滤袋卡装于管式反应器内,反应温度通过控温夹层控制在90~110℃,反应时间通过自动流量计控制在30~60分钟,乙醇含量通过在线气相色谱检测控制在16~2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碳酸甲乙酯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包括碳酸二甲酯原料罐、乙醇原料罐、泵A、泵B、自动流量计A、自动流量计B、预混器、管式反应器、反应液储存罐、泵C和后续分离装置,后续分离装置采用多塔分离;本发明反应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是一种连续、高效的碳酸甲乙酯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酸甲乙酯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甲乙酯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甲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碳酸酯化合物,具备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的优点,主要用作溶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特别是可以用于锂电池中非水溶性电解质的溶剂,此外碳酸甲乙酯还可以作为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低毒污染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在合成碳酸甲乙酯时,伴随着副反应发生,会产生副产物碳酸二乙酯,在使用价值上,碳酸甲乙酯远远大于碳酸二乙酯,因此在合成碳酸甲乙酯时,减少副反应,降低副产物碳酸二乙酯含量成为当今努力的方向。
目前碳酸甲乙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氧化羰基法和酯交换法,由于光气法具有毒性,氧化羰基法产率较低,很难用于工业生产,酯交换法是目前合成碳酸甲乙酯最常用的方法。现有的酯交换法生产碳酸甲乙酯时,在精馏塔内分别进料碳酸二甲酯和乙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出产品碳酸甲乙酯和副产物碳酸二乙酯、甲醇,反应过程如下:
在原料进入精馏塔后,由于受热不均匀,会造成各个位置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产品不能及时分离,进而继续反应生成副产物碳酸二乙酯,且占比在30~40%左右,含量较高,不仅影响产品的纯度,而且投入产出比较低,因此提高产品碳酸甲乙酯含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和副产物碳酸二乙酯的生成,反应条件和反应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碳酸甲乙酯生产方法及其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反应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碳酸甲乙酯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碳酸甲乙酯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采用碳酸二甲酯和乙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生产碳酸甲乙酯,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反应原料碳酸二甲酯和乙醇按质量比3~5﹕1加入预混器进行混合;
第二步,混合均匀后的反应原料进入管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内置催化剂,反应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90~110℃,反应原料在管式反应器的单管中停留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管式反应器设有乙醇自动检测装置,通过自动检测乙醇含量,反馈控制第一步中反应原料碳酸二甲酯的加入量,以控制管式反应器内的乙醇含量保持在16~20%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三步,酯交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后续分离装置,后续分离装置采用多塔分离,通过多塔分离出产品碳酸甲乙酯、副产物碳酸二乙酯,并回收原料碳酸二甲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步中,采用泵和自动流量计控制反应原料碳酸二甲酯和乙醇按质量比3~5﹕1加入预混器进行预混。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步中,乙醇自动检测装置采用在线气相色谱检测,自动实时监控管式反应器中乙醇含量,反馈控制第一步中自动流量计控制原料碳酸二甲酯的加入量,使乙醇含量控制在16~2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混器采用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式反应器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反应器管,反应器管管径为8~20mm,长度为1~2m,外层为控温夹层,控温夹层管径为12~25mm,长度为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