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温抗菌材料、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2712.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9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傲立;齐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95 | 分类号: | B29C48/395;B29C48/25;B29C48/68;B29C48/797;B29C48/80;B29B7/16;B29B7/26;B29B7/82;B29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苏向银 |
地址: | 224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温 抗菌材料 制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温抗菌材料、制备方法及装置,耐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树脂100重量份;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1.0~8.0重量份;多孔二氧化硅5.0~15.0重量份。该耐温抗菌材料,包含聚丙烯树脂、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以及多孔二氧化硅,通过添加多孔二氧化硅能够与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争夺水分,从而避免其余水分发生反应影响涂料的抗菌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以提高制备的耐温抗菌材料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地,多孔二氧化硅在熔融过程中与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形成共熔物,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抗菌材料的耐温性能,并且多孔二氧化硅还能增强耐温抗菌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菌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应用广泛。传统的抗菌材料大致分为两大类:有机抗菌材料和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虽然具有广谱抗菌,杀菌速度快,杀菌效率高的特点,但也存在抗菌性较弱,耐热以及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和/或挥发出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适用于高温加工。无机抗菌材料包括金属(银,铜,锌等)、以这些金属离子为功能组分的化合物及光催化材料(AgO,CuO,TiO2,ZnO等)。无机抗菌材料虽然具有安全性好、耐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但是存在抗菌性能受载体材料影响、杀菌抑菌所需时间较长、易变色等缺点,其中,光催化无机抗菌材料还需要紫外光源的照射才能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限制了无机抗菌材料的使用范围。
将有机抗菌材料和无机材料相结合,以提高有机抗菌材料的耐热性能以及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是一种抗菌材料可行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将醋酸洗必泰等有机抗菌材料加入到无机层状载体材料如蒙脱土之中,但是这些复合抗菌材料的耐受温度不到200℃,在一些需要耐受高温的工艺中(如塑料、树脂等工艺),还难以达到工艺所要求的温度下限。
在建筑领域、机械等技术领域,往往需要的外表面涂覆涂料以保护建筑或机械,避免生锈、产生霉斑等危害建筑物或机械本身的情况出现,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中国专利申请CN 102113484 A提出了一种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离子液体和α-磷酸氢锆进行插层组装合成得到一种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其具有抗菌以及耐高温的特性,但是由于离子液体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尽管其与α-磷酸氢锆进行插层组装后仍具有明显的吸水特性,导致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应用于涂料时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其发生反应,影响涂料的抗菌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应用于涂料时,涂料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其发生反应,影响涂料的抗菌性能以及耐高温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耐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温抗菌材料,所述耐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树脂 100重量份;
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 1.0~8.0重量份;
多孔二氧化硅 5.0~15.0重量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树脂 100重量份;
离子液体-磷酸氢锆复合抗菌材料 3.0~6.0重量份;
多孔二氧化硅 8.0~12.0重量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树脂 10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