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1767.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瓯宏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0 | 分类号: | B26F1/40;B26F1/44;B26D7/18;B26D5/12;B26D7/02;B26D7/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陈学晓 |
地址: | 3251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密封圈 成型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包括分切机构、驱动机构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心端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位于驱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分切机构,且驱动机构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分切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分切机构对称的安装在底板上;本发明解决了现今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加工多采用模压成型,此过程是将原材料加温融化,再通过高压挤出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此方式制得的丁晴橡胶密封圈外观光洁度和形状较差,有较多毛刺,并且因橡胶的收缩比存在所以和实际要求的尺寸有偏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密封圈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丁晴橡胶密封圈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是由丙烯腈与丁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共聚物,丁晴橡胶密封圈具有以下优点: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垫片、套管、软包装、软胶管、印染胶辊、电缆胶材料等,在汽车、航空、石油、复印等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
现今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加工多采用模压成型,此过程是将原材料加温融化,再通过高压挤出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此方式制得的丁晴橡胶密封圈外观光洁度和形状较差,有较多毛刺,并且因橡胶的收缩比存在所以和实际要求的尺寸有偏差;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丁晴橡胶密封圈成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分切机构、驱动机构和底板,采用上述加工设备对丁晴橡胶密封圈进行成型压切加工的具体方法如下:
S1、橡胶材料的裁剪:通过裁剪设备将橡胶材料裁剪成规定尺寸,然后才能进行丁晴橡胶密封圈的成型压切处理;
S2、橡胶材料的放置:通过工作人员将裁切好的橡胶材料放置到托爪上,通过托爪上的卡槽将其垂直放置;
S3、压切成型:通过驱动机构顶推分切机构,然后对上述S2中放置的橡胶材料进行压切处理,使橡胶材料压切成多个环形垫圈,从而制得丁晴橡胶密封圈;
S4、收集更换:通过废料排落板排出压切产生的废料,而集料导板收集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再通过工作人员替换橡胶材料,并进行重复压切作业;
所述底板的中心端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位于驱动机构的外侧设置有分切机构,且驱动机构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分切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分切机构对称的安装在底板上;
所述的分切机构包括主梁支架、抵进滑板、压切单元、导套、废料排落板、集料导板、托爪、导杆、顶杆、压缩弹簧和滑轮;所述的主梁支架安装在底板上,位于主梁支架的端面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抵进滑板,所述抵进滑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多组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排布的压切单元,位于压切单元的相对侧设置有导套,所述的导套均匀的安装在主梁支架上,且导套沿其主梁支架的宽度方向呈线性排布,位于导套下方设置有废料排落板,所述的废料排落板安装在主梁支架的外壁上,所述的托爪对称的安装在主梁支架上,位于托爪的下方设置有集料导板,所述的集料导板安装在主梁支架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杆对称的安装在抵进滑板的外壁上,且导杆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主梁支架相互连接,位于两个所述的导杆之间设置有顶杆,所述的顶杆对称的安装在抵进滑板的外壁上,且顶杆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主梁支架相互连接,位于顶杆的外圈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外侧轴端与滑轮相互抵触连接,所述的滑轮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顶杆的外侧轴端上,且滑轮通过滚动方式与驱动机构相互连接;通过托爪将橡胶材料垂直托放,而压缩弹簧抵推滑轮与驱动机构紧密接触,再通过驱动机构顶推滑轮,使顶杆抵推抵进滑板平移运动,使压切单元抵触导套,从而完成压切作业,再通过导套排出压切后的废料,然后通过废料排落板排出废料,而集料导板排出收集压切成型的丁晴橡胶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瓯宏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瓯宏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