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油渣连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699.8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8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玲;王刘静;李翰林;雷强;董轩;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天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40 | 分类号: | B09B3/40;B09B3/45;B09B5/00;C02F1/40;C10C1/06;C10C1/19;C10G7/06;C10G53/0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油 连续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煤焦油渣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焦油渣连续处理工艺,针对现有技术对煤焦油渣分离处理效率低,且成本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利用氨废水蒸发器进行焦油中的氨水和焦油分离;S2:对含氨废水进行冷却和再次分离;S3:焦油通过加热升温与油气混合进入煤柴蒸发器;S4:煤柴蒸发器中的煤柴油蒸气经过焦油渣‑油气换热器,对焦油渣进行升温换热,完成第一次降温冷却,再经过煤柴油冷却器进行第二次降温。本发明可将焦油渣中可以利用的挥发组分加以充分回收,同时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分级利用,实现焦油渣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焦油渣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油渣连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焦油渣是煤在气化和焦化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高沸点有机化合物在冷凝时与煤气中夹带的煤粉、固体微粒等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煤焦油渣有两类来源,煤气化产生的煤焦油渣和焦化厂产生的煤焦油渣;焦油渣主要成分有煤焦油、煤粉、石墨和焦粉等固体微粒,另外还含有苯、酚、萘、荧蒽、菲、芘、芴等多种有害的单环、多环芳烃和高分子树脂类物质,为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分离处理,渣油分离处理常采用溶剂萃取实现油渣的分离。该分离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与焦油渣混合,发生相间传质,使煤焦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实现煤焦油的回收。但由于该方法溶剂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首先将焦油渣进行自由沉降分离,然后再将沉淀出来的焦渣用离心分离机进行分离;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煤焦油渣分离,回收焦油和焦油渣,但是机械离心分离处理不够彻底,而且设备费用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煤焦油渣分离处理效率低,且成本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焦油渣连续处理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焦油渣连续处理工艺,其使用焦油渣连续处理装置,所述焦油渣连续处理装置包括含氨废水蒸发器、焦油渣泵焦油渣-油气换热器、含氨蒸汽冷却器、煤柴油冷却器、焦油渣加热器、煤柴蒸发器、含氨废水缓冲罐、煤柴油缓冲罐、含氨废水泵、真空泵、水封罐、煤柴油泵、回流风机、连续热解器、热风装置和喷射器;焦油渣连续处理装置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利用氨废水蒸发器进行焦油中的氨水和焦油分离;
S2:对含氨废水进行冷却和再次分离;
S3:焦油通过加热升温与油气混合进入煤柴蒸发器;
S4:煤柴蒸发器中的煤柴油蒸气经过焦油渣-油气换热器,对焦油渣进行升温换热,完成第一次降温冷却,再经过煤柴油冷却器进行第二次降温,后进入煤柴油缓冲罐内静置分离;
S5:煤柴油通过煤柴油泵输送至界外,煤柴油缓冲罐分液包中的废水外排。
优选的,所述S1中来自焦油渣罐区的焦油渣输送至含氨废水蒸发器,含氨废水蒸发器通过蒸汽进行加热,除去焦油渣中的含氨废水,含氨水蒸气经过含氨蒸气冷却器降温后,进入含氨废水缓冲罐。
优选的,所述S2中含氨废水中含有少量轻油,在含氨废水缓冲罐中完成分离,含氨废水通过含氨废水泵外排,轻油至煤柴油缓冲罐。
优选的,所述S3中含氨废水蒸发器中的焦油渣经过加热脱水处理后,通过焦油渣泵升压,经由焦油渣-油气换热器和焦油渣加热器升温,通过喷射器与来自连续热解器的油气混合进入煤柴蒸发器。
优选的,所述S3中连续热解器的部分高温烟气通过回流风机提压后进入煤柴蒸发器,使焦油渣升温,将焦油渣中的煤柴油组分蒸发出来。
优选的,所述S3中经过煤柴蒸发器降温后的烟气去烟气处理,煤柴蒸发器中处理过的煤焦油输送至连续热解器,进行热解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天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天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6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