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机器人的充电桩、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9023.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明汝;雷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B60L53/1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阳方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机器人 充电 系统 | ||
本申请属于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充电桩、充电系统,充电桩包括:充电电源电极片、参考接地电极片、检测电极片、机器人位置检测模块、充电开关模块,其中,检测电极片的延伸长度小于充电电源电极片的延伸长度,机器人位置检测模块与检测电极片连接,用于检测机器人的移动位置,并在机器人到达预设位置范围内时生成充电控制信号,充电开关模块设于充电电源电极片与充电器之间,用于根据充电控制信号导通充电电源电极片与充电器之间的连接,从而在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匹配达到一定程度接通充电器的充电电压输出,避免充电桩存在带电被误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充电桩、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室外巡检机器人逐渐在日常安防巡检、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巡检机器人为了方便随意移动,一般都是通过电池供电的。
大多都是采用充电桩来供电的,但充电桩本体都是带电的;有部分还带有协议,即充电桩内充电器和机器人内电池之间需要通信,实现较复杂。
然而,由于充电桩本体带电,人为故意或无意接触都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若人为故意或无意使充电桩电源极和参考地短路了,还会导致充电器或充电桩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充电桩、充电系统,可以解决充电桩存在带电被误触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
充电电源电极片,用于在充电时与所述机器人的电源端口连接;
参考接地电极片,用于在充电时与所述机器人的接地端口连接;
检测电极片,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的检测端口连接,其中,所述检测电极片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的延伸长度;
充电器,用于输出充电电压;
机器人位置检测模块,与所述检测电极片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机器人的移动位置,并在所述机器人到达预设位置范围内时生成充电控制信号;
充电开关模块,设于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与所述充电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控制信号导通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与所述充电器之间的连接;
充电桩本体,用于容纳所述机器人位置检测模块、所述充电开关模块以及所述充电器,且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所述参考接地电极片以及所述检测电极片均设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器之间还设有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充电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以对所述继电器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开关模块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组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充电器,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机器人位置检测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位置检测模块包括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用于在所述机器人到达预设位置范围内时将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所述参考接地电极片以及所述检测电极片依序设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同一侧面,且所述检测电极片相对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内缩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还包括:
固定滑轨,用于支撑所述充电桩本体,并与所述充电桩本体滑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机器人;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包括:
电源端口,用于在充电时与所述充电电源电极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9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