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湍流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5410.1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英;任静;郭欣欣;许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龙威壮;龙洪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湍流 发生器 | ||
一种湍流发生器,其包括:流体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多根棱柱;其中,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梯形截面,所述棱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这种湍流发生器可以产生湍流强度高的气流。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湍流发生技术,尤指一种湍流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航空、汽车以及燃气轮机等领域的研发中,气体是必不可少的工质对象,不同的气体湍流强度对实际研发以及研究的结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产生具有一定湍流强度的气体湍流发生器,可以保证在进行航空、汽车以及燃气轮机等领域的研究中,提供更适宜研究条件的湍流气体环境,有利于推动航空、汽车以及燃气轮机等领域研发的开展。
现有的气体湍流发生器所输出的气体的湍流强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湍流发生器,可以产生湍流强度高的气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湍流发生器,其包括:流体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多根棱柱;
其中,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梯形截面,所述棱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气流从流体通道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气流与棱柱发生碰撞,棱柱对气流起到扰流作用。又由于棱柱的横截面为梯形截面,该气流的湍流强度会显著升高。在同等条件下,相较于采用横截面为正方形或六边形的棱柱进行扰流,本发明中的棱柱能明显提升气流的湍流强度。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湍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湍流发生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湍流发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湍流发生器与其他的湍流发生器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图1、2显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湍流发生器1。该湍流发生器1包括流体通道11和多根棱柱12。多根棱柱12均设置在流体通道11内。气流通过流体通道11时,棱柱12起到扰流的作用。
流体通道11为直通道。流体通道11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流体通道11包括入口113以及与入口113相对的出口114。流体通道11的入口113用于连通供气装置,供气装置用于向该入口113输入气流。该供气装置可以是风机、风扇或装有压缩气体的容器。供气装置从该入口113输入气体后,这些气体通过流体通道11而从流体通道11的出口114输出。
流体通道11包括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6。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流体通道11的相对两侧。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6均为平面。第一侧壁115和第二侧壁116相互平行。
如图2、3所示,棱柱12为直条形。棱柱1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壁115,棱柱1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壁116。棱柱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流体通道11的延伸方向。棱柱12的横截面为梯形。棱柱12的数量可以是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5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