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和散货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514.3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5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海仲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G08B7/06;B63B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陶敏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散装 货物 液化 报警 系统 散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和散货船。该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包括电源、物位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电脑控制终端和报警器;其中:电源用于向物位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器供电;物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散装货物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转换为信号传输至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采集物位传感器传输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电脑控制终端;电脑控制终端接收信号采集器传输的信号并在散装货物的位置超过预设阈值时触发报警信号;报警器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进行报警。上述报警系统能够对散货船货舱内散装货物的液化情况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并在货物产生液化时报警,报警的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船舶运输固体散装货物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和散货船。
背景技术
海运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2020年初,全球100总吨及以上商船总数为9.8万艘,总计20.6亿吨。对于大宗散装货物,通常都是通过散货船进行运输的。散货船是散装货船的简称,其专门用来运输不加包装的货物,如煤炭、矿石、谷盐、水泥等大宗干散货物。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球干散货市场船舶总计12312艘,运力总计9.12亿吨。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受到风浪载荷会发生摇荡,主发动机、发电机和其它机械设备会使船体结构产生震动。易流态化固体散货在外界激励载荷作用下会使其原有结构破坏,固体颗粒间的水分受挤压而运动,造成部分货物区域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强,并进而随船舶摇荡发生流动,导致船舶稳定性不足,严重时甚至造成船舶倾覆,带来重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根据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统计,自2009年至2018年,共有48艘万吨级以上散货船因事故完全损失,共造成188名船员丧生,其中因散装货物液化损失船舶9艘,导致101位船员丧生。由此可见,在所有的事故类型中,散装货物液化导致的船舶事故后果最为严重。
针对散装货物液化(即流态化)常用的监控办法是在航行过程中海况良好时由船员打开货舱盖进行人工探测。然而,由于该方式受天气、海况以及船员专业水平和责任心的影响,这种人工监控方式经常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尤其是货舱货物液化并对船舶造成威胁通常都是在不良天气和海况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此时货舱舱盖必须严格封闭,人工探测无法进行,从而无法有效保障散装货物运输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尚无技术手段对散货船装载易流态化散装货物时货物是否流态化进行监控,从而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船舶安全及船员生命。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和散货船,该报警系统能够对散货船货舱内散装货物的液化情况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并在货物产生液化时报警,报警的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船舶运输固体散装货物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包括电源、物位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电脑控制终端和报警器;其中:
电源用于向物位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器供电;
物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散装货物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转换为信号传输至信号采集器;
信号采集器采集物位传感器传输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电脑控制终端;
电脑控制终端接收信号采集器传输的信号并在散装货物的位置超过预设阈值时触发报警信号;
报警器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进行报警。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源用于将船舶电力系统的电力转换为物位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器适用的电力。
在一实施方式中,船用固体散装货物液化报警系统包括多个物位传感器,多个物位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多个货舱的上部,多个货舱分别具有各自的编号,每一物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散装货物到该物位传感器的距离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海仲,未经周海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