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型曲面结构铸件的造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9108.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宝;冯周荣;周佼;马瑞;徐鹏波;苏志东;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C9/22;B22C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型 曲面 结构 铸件 造型 方法 | ||
一种用于大型曲面结构铸件的造型方法,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大型曲面结构铸件造型难的问题,所述造型方法采用三箱造型,将铸件下半部分设置在下铸型、将铸件上半部分设置在中铸型、上铸型作为盖箱形成所述铸件上半部分的内部轮廓,下铸型和中铸型形成铸件的外部轮廓,且下铸型内还配合有内砂芯,所述内砂芯用于形成铸件下半部分的内部轮廓。通过采用三箱造型的方式和下砂箱外部套砂框的方式,解决了两箱造型方式吊运重量超标的问题和下铸型翻箱难的问题;通过设置若干等份的所述中砂芯,避免了铸件上半部分造型的难度和重量超标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曲面结构铸件的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水电上冠类铸件,直其铸件直径均在7100mm左右,高度3000mm左右,壁厚在70~150mm之间,铸件净重63t左右,具有形状简单、渐变薄壁的回转体结构,其铸件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成型技术中,以实样模型或回转体刮砂的成型方式两箱造型,先造下箱(2),翻箱后造上箱(3),需制作一个芯盒形成内部砂芯(4),最终将内部砂芯(4)下入下箱(2),合上箱形成铸型(5),成型方法相对简单,如图2所示,但造型过程中重体力劳动和大重量的吊运作业较多,不方便操作、且生产效率较低。
其中,实样模型的成型方法有以下问题:
1)需要8000*8000mm的砂型造型,分两箱造型,下箱造型后超重无法翻箱操作,即使改为三箱造型,由于模型结构中圈无法穿通长箱带,翻箱吊运过程砂型会下榻变形甚至报废的风险,而且下箱任然超重;
2)实样模型用木料堆置而成,木料用料量大,另外还需制作内部支撑胎防止在造型流砂时模型下塌或变形,总共用木料约60立方,制作成本昂贵;
3)此类大型曲面类模型,一般数控机床无法整体制作,需要分多个模块加工后组装成整体模型,由于尺寸过大,组装精度和整体强度较低;
4)此类超大直径实样模型制作周期约55天左右,制作周期无法满足造型计划;
5)此类超大直径的薄壁上冠,模型吊运难度大,也不便于运输和存储管理。
其中,回转体刮砂的成型方法有以下问题:
1)大直径产品刮砂量太大,刮砂阻力大几乎推不动刮板,不便于现场操作;
2)刮砂工装准备复杂,需要大跨度的平衡梁、定位轴及支撑架来支撑刮砂板;
3)刮砂前需要三维划线仪进行确认刮砂板定位尺寸;
4)需要两次刮砂,第一次刮下箱砂型,同样下箱翻箱存在超重问题无法操作,翻箱后还需刮上箱砂胎,这种大直径薄壁的刮砂模型只能一次性使用。
5)大直径大砂量的刮砂,且上冠锥度陡立,刮砂的尺寸精度和紧实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铸件质量。
也即,实样模型或回转体刮砂这两种两箱造型的成型方法,无法或者不方便对本大型曲面结构类铸件进行造型。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以上大型水电上冠两箱造型难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大型曲面结构铸件的造型方法,所述造型方法通过拆分大型曲面结构,实现了高效、减重的造型大型铸件。
一种用于大型曲面结构铸件的造型方法,所述造型方法采用三箱造型,将铸件下半部分设置在下铸型、将铸件上半部分设置在中铸型、上铸型作为盖箱形成所述铸件上半部分的内部轮廓和放置冷铁、冒口等,其中下铸型和中铸型形成铸件的外部轮廓,且下铸型内还配合有内砂芯,所述内砂芯用于形成铸件下半部分的内部轮廓;将配合有内砂芯的所述下铸型、中铸型和上铸型装配组合后,即可形成待浇铸的铸件的完整型腔或整铸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享铸钢有限公司,未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9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