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8901.3 | 申请日: | 2021-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鲁旭;刘宁;王红彦;杨焕新;张铭;赵金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淮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5/02;E02D5/76;A01G2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祁学民 |
地址: | 46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包括套管、芯管和盖板,所述套管上阵列设置有长方形通孔和限位孔,限位孔内穿装有限位杆,所述套管内穿装有芯管,芯管上有切割线,所述芯管周壁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套装在限位杆上,芯管的外周壁上铰接有穿刺头,所述芯管上部套装有置于套管上端的盖板,所述盖板外连接有种植板,盖板上方的芯管上旋装有第一螺母。本发明采用管体制作基本构件,成本低于现有锚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边坡支护装置体积大、重量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支护是指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常用的支护结构型式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
锚杆支护是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亦可不用),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
申请号为202010379295.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边坡防护用锚杆机构,锚杆插入锚杆套壳内,在锚杆套壳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进螺纹,锚杆套壳的每个滑动孔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楔块,锚杆套壳的内壁上固设有限位块,锚杆的外壁上固设有挤压楔块,挤压楔块的外侧斜面与滑动楔块的内侧斜面匹配,挤压楔块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限位块之间留有转动空隙量;锚杆的上端伸到锚杆套壳外,锚杆的上端依次套装有减震垫片和螺母,在锚杆的端头上还安装有固定块。
它为实心结构,浪费材料,同时此机构要想锚杆与岩土有足够的结合力就需要滑动楔块足够长,就要求锚杆的直径足够大,导致锚杆体积过大、重量过大,使用不方便,也无形中增加了锚固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边坡支护装置体积大、重量大和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与岩土结合牢固的边坡支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边坡支护装置,包括套管、芯管和盖板;
所述套管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管体,套管的周壁左右两侧均沿套管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贯穿套管周壁的长方形通孔,套管左侧的长方形通孔与套管右侧的长方形通孔左右相对,所述套管周壁前后两侧均沿套管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贯穿套管周壁的、圆形的限位孔,所述套管前侧的限位孔与套管后侧的限位孔前后相对,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限位孔内均共同穿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是圆形的杆体,限位杆的两端固定在前后相对的两个限位孔内;
所述套管内穿装有芯管,所述芯管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筒体,芯管的外周壁与套管的内周壁之间有间距,芯管下端连接有锥体,芯管的上端伸出套管上端,芯管的上部外周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芯管的外周壁顶端设置有连接在第一外螺纹顶端的第二外螺纹,芯管的周壁前后两侧设置有位于第一外螺纹下方的前后相对的切割线,所述两条切割线上端均设置有圆形截止孔,所述芯管周壁前后两侧沿切割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前后贯穿芯管周壁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是由上部的优弧形孔和下部的“V”形孔对接构成,所述优弧形孔的弧形凸起向上,所述“V”形孔的尖端朝下,“V”形孔下端圆弧过渡,“V”形孔的上端开口两侧分别与优弧形孔的下端开口两侧相切,“V”形孔与优弧形孔连通构成相对于切割线左右对称的贯穿孔,所述前后相对的贯穿孔经优弧形孔共同套装在同一个限位杆上,芯管的外周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与套管上的长方形通孔相对应的穿刺头,所述穿刺头为锥管状,穿刺头的中心线呈弧形凸起朝向芯管中心轴线的弧线状,穿刺头的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穿刺头的上下两端均开口,穿刺头的上端开口伸进相对应的长方形通孔内,芯管周壁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位于芯管与穿刺头铰接处下方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在穿刺头下端贴合在芯管外周壁时连通穿刺头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淮学院,未经黄淮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8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