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6956.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朱礼智;王振永;李德志;师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67/06;H04L69/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岳昕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喷泉 卫星 信道 文件传输 方法 | ||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本发明涉及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卫星通信信道具有链路时延长、信道频繁中断等特点,导致数据传输误码率高的问题。过程为:一、对文件进行划分,传入编码器;二、对文件进行编码,输出编码符号;三、使用UDP协议发送;四、判断接收是否结束;若否执行五;若是执行六;五、判断接收的数据块号是否相等;若是继续接收;若否判断数据块中的数据包数是否大于K;若是,将数据包传入译码器中进行译码,输出译码符号;若否结束;六、将最后一块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块传入译码器中进行译码,输出译码符号;七、将译码符号写入文件中并进行校验。本发明用于文件传输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通信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与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具备了比较固定的网络拓扑结构,稳定可靠的传输以及良好的服务质量。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地面网络的缺陷也非常显著,它不但需要依赖相关基础设施,且其通信覆盖范围受到限制,在许多的场景下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高速传输多媒体业务,而且具有覆盖面广、可部署性强、提供一体化网络、通信成本低廉显著优势。但是,伴随着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面对着日益增加的数据吞吐量,这对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提出了新挑战。并且由于卫星通信信道具有的链路时延长、信道频繁中断等特点,传统的ARQ及FEC的数据传输方法难以保障业务的可靠性及时效性需求。
喷泉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John Byers和Michael Luby就有了数字喷泉的思想,喷泉码的提出是让大量的数据在广播时可靠性得到保证而提出的。之后Luby根据数字喷泉的概念,设计出第一种实用的喷泉码——LT码,随后Amin Shokrollahi以拓展抽象的方式提出了Raptor码,是对LT码的一种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改进,也是第一种在线性时间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喷泉码。但是,喷泉码由于采用了随机生成编码符号的设计方法,使得在译码端会产生译码时间抖动的问题,这会导致在译码端缓存不足的时候,译码端缓存溢出,使得一些数据包直接丢失了,从而影响正常的文件传输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卫星通信信道具有链路时延长、信道频繁中断等特点,导致数据传输误码率高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卫星信道下的文件传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发送端:
步骤一、读取文件,对读取的文件进行划分,将划分好的文件以数据流的方式传入编码器;
步骤二、判断传入编码器的文件的长度是否等于一个编码数据块块长T′;
若是,使用喷泉码的方式对文件进行编码,输出编码符号;
若否,对文件中的最后一个编码数据包不足1K的部分,进行补“0”操作,使文件中的最后一个编码数据包数据长度达到1K,按照K=ceil(T′/T′_K),使用向上取整的方法得到文件中包含的编码数据包包数,对文件使用喷泉码的方式进行编码,输出编码符号;
其中K是一个编码数据块中包含的编码数据包数量,T′是一个块长,T′_K是常数等于1024。
步骤三、对步骤二输出的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块中的数据包使用UDP协议发送;
接收端:
步骤四、使用UDP协议接收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块,判断接收是否结束;若否,执行五;若是,执行六;
步骤五、判断UDP协议接收的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块号是否相等;
若是,使用UDP协议继续接收编码后的编码数据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