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行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5145.9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1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淼;李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G07C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孙德崇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行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行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路侧端,所述方法包括:以第一功率向车辆发送缴费问询消息,所述缴费问询消息用于请求已完成所述缴费但未通过闸口的车辆的缴费凭证信息,所述缴费为缴纳用于通过所述闸口的费用,所述第一功率小于用于发送缴费交互消息的第二功率,所述缴费交互消息用于向所述车辆收取所述费用;接收所述车辆针对所述缴费问询消息反馈的缴费应答消息,所述缴费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缴费凭证信息;根据所述缴费应答消息生成通行控制信号,所述通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闸口放行所述车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行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基于V2X技术实现可靠而高效的非自由流支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支付是指,车辆行进到路桥或者高速公路等收费区域时,接收路侧端发布的收费信息并通过车路交互完成缴费业务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车辆上可以安装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OBU),收费区域可以部署连接收费系统的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当车辆进入收费区域后,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相互完成身份认证后,可以自动执行支付操作。
当前道路支付主要基于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技术。但是,ETC技术可靠性相对较低,在车载单元处于多个路侧单元附近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识别错误等问题;同时,ETC技术目前支持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ICC)支付,与二维码、第三方电子支付不匹配,影响支付体验;此外,ETC技术的通信范围小,通常情况下在通信范围内只能与一辆车进行一对一交互,影响车辆通行效率。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技术具有通信距离大、通信可靠性高、支持与多辆车同时进行交互的特性。基于V2X技术的道路支付,可以有效提高可靠性、支付效率和车辆通行效率。
道路支付的场景可以分为自由流支付和非自由流支付。在自由流支付场景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完成无感知的道路支付,而无需在收费站点减速或者停车。在非自由流支付场景下,收费站点的闸口处设置有控制杆,车辆行驶至收费站点时,需要减速或停车等待控制杆抬起后再通行。目前,基于V2X技术的道路支付可部署在自由流支付场景下。当基于V2X技术的道路支付应用于非自由流支付场景时,由于通信距离较长,并且在通信范围内存在多辆交易状态不同的车辆,容易出现路侧端无法准确为已完成支付的车辆抬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通行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基于V2X技术实现可靠而高效的非自由流支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行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路侧端,所述方法包括:以第一功率向车辆发送缴费问询消息,所述缴费问询消息用于请求已完成所述缴费但未通过闸口的车辆的缴费凭证信息,所述缴费为缴纳用于通过所述闸口的费用,所述第一功率小于用于发送缴费交互消息的第二功率,所述缴费交互消息用于向所述车辆收取所述费用;接收所述车辆针对所述缴费问询消息反馈的缴费应答消息,所述缴费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缴费凭证信息;根据所述缴费应答消息生成通行控制信号,所述通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闸口放行所述车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功率较大的缴费交互消息完成缴费流程,可以使车辆在距离闸口较远位置处的时候完成支付,支付完成时间相对于车辆行驶至闸口处的时间有较多的提前量,通过功率较小的缴费问询消息进行放行确认,可以在缴费后的车辆进一步行驶至距离闸口较近位置时,使路侧端确认该车辆已缴费,从而使闸口放行该已缴费的车辆,同时避免放行其他未缴费车辆或者缴费状态未确认的车辆,既保证了车辆通行效率,又提高了对车辆放行的准确性,实现了基于V2X技术的可靠而高效的非自由流支付。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通行控制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缴费凭证信息为所述车辆在支付完所述费用后接收到的第一收费凭证;
在所述接收所述缴费应答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保存第二收费凭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5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支撑架以及板材铺贴方法
-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