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微孔吸声板的加工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1956.1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湘;张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C3/04 | 分类号: | B27C3/04;B27C9/04;B27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吸声 加工 器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微孔吸声板的加工器械,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固定设有工作台,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侧所述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线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顶部设有钻孔机构和打孔机构;所述钻孔机构包括第二主机,所述第二主机设于支撑台顶部,所述第二主机前侧设有第一滑动支撑轨,所述第一滑动支撑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设有机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微穿孔板产品得以量产化,提高劳动效率,生产出来的产品孔径美观,声学性能优秀,低频吸声系数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微孔吸声板的加工器械。
背景技术
超微孔吸声板是根据马大猷院士的微穿孔板理论精致加工而成,由饰面、基材和吸声黑毡组成,主要应用在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审讯室、画廊、拍卖厅、体育馆、报告厅、多功能厅、酒店大堂、医院、商场、学校、琴房、会议室、演播室、录音室、KTV包房、酒吧、工业厂房、机房、家庭降噪等对声学环境要求较高及高档装修的场所,吸声板是根据声学原理精致加工而成,由饰面、芯材和吸音薄毡组成,木质吸声板分槽木吸声板和孔木吸声板两种,在中密度纤维板正面开形式立体三角或圆柱形的槽,背面开圆孔的结构吸声材料,饰面喷漆(可按客户要求选择颜色),背贴防火吸音布。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加工技术进行吸声板量产只能加工到0.7mm的孔径,而且基材一般只能用木质板,无法加工无机板材,远远达不到理论预期的声学效果,而且加工出来的微穿孔板孔不够圆,孔排列不整齐,板材的防火性能也不达标,影响声学性能和美观。
因此,发明一种超微孔吸声板的加工器械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微孔吸声板的加工器械,通过钻孔机构和打孔机构,以解决微穿孔板在生产加工的时候,无法加工小于0.5mm孔径,加工出来的孔不圆,排列不整齐,无法在无机板材上加工的问题,导致防火性能和声学效果不达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微孔吸声板的加工器械,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固定设有工作台,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侧所述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线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顶部设有钻孔机构和打孔机构;
所述钻孔机构包括第二主机,所述第二主机设于支撑台顶部,所述第二主机前侧设有第一滑动支撑轨,所述第一滑动支撑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设有机壳,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机壳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机壳内部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固定连接有钻头;
所述打孔机构包括第一主机,所述第一主机设于支撑台顶部,所述第一主机前侧固定设有第二滑动支撑轨,所述第二滑动支撑轨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前侧设有冲头支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冲头支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冲头支架内部固定插接有多个气管连接件,多个所述气管连接件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头。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一侧设有前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与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与支撑底板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顶部固定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分别与第一主机和第二主机相接触,所述支撑台与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外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线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机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与电机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1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污机器人实时驱动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双光束激光填丝焊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