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7998.8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贤;张志博;肖民;余其俊;韦江雄;胡捷;张同生;黄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10 | 分类号: | C04B38/10;C04B28/04;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何子睿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水泥 保温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用保温墙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材料通过挤出成型制得,且通过成孔剂造孔;其中,所述成孔剂的用量为原料总重量的5‑20wt%,且相比不加入成孔剂,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相同的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所述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的容重减少40%‑70%,导热系数下降50%‑8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挤出成型技术不冲突的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墙体应用时具有质轻、力学性能好、保温性能优良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保温墙体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挤出成型方法在墙体材料的制备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如粘土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石膏墙板等,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清华大学张君教授等利用挤压成型方法制备了力学与耐久性能均良好的纤维水泥增强板,Shao(Extruded Cement-WoodFiberboardwith Expanded Polystyrene Beads.International Inorganic-Bonded Woodand FiberComposite Materials)等人对比研究了利用浇注成型法和挤出成型法制备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挤出成型法制备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Peled(Processing Effects in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xtrusion and Casting)等研究了纤维种类、纤维长度和粉煤灰掺量对挤出成型法和浇注成型制备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样也发现挤出成型产品具有更优的性能。Xiangming Zhou(Light-weight wood-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composite building productsmade byextrusion)等采用氯氧镁水泥、木屑、膨胀珍珠岩等材料,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好的轻质板材。
采用挤出成型可以提高材料整体的密实性,产品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此,用挤出法制备板材,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结合大量文献参考,发现对于挤出成型制备轻质水泥基材料的实验思路仍然停留在掺轻集料、减少配料密度的层面。而目前挤出工艺中,无法通过加气引入气泡的方式成孔,容易出现气泡不均匀、气泡挤出过程中破裂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和挤出成型技术不冲突的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不适用于挤出工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通过挤出成型制得,所述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通过成孔剂造孔;其中,所述成孔剂的用量为原料总重量的5-20wt%,更优选10-20wt%,最优选15-20wt%;且相比不加入成孔剂,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相同的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所述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的容重减少40%-70%,导热系数下降50%-80%;更优选的,所述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的容重减少50%-70%,导热系数下降60%-80%;最优选的,所述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的容重减少60%-70%,导热系数下降70%-80%。
优选的,所述多孔轻质水泥基保温材料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30-50份、粉煤灰40-60份、成孔剂5-30份、增稠剂0.1-1份、减水剂0.5-1份、纤维0.001-0.003份和水;
其中,水泥和粉煤灰添加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1∶0.15-0.25。
优选的,所述的粉煤灰为I级、II级粉煤灰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成孔剂为莰烯,莰烯的粒度≤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79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