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4257.4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贵;李强;王隆扬;陈晨;刘珊;朱郭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90;H02J7/00;B60L5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调控 发射 耦合 位置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信息管理平台两大部分。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由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线圈位置标定装置、升降装置和移动装置组成,作为执行机构共同完成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过程。无线充电信息管理平台可下达相应控制指令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并具备存储电动汽车充电信息、反馈充电信息到用户等功能。该系统具备自动完成车辆信息识别、充电耦合距离调节以及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等功能,可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效率。同时,该系统可实时检测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容量、电池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智能调控充电模式,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保证充电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持有量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现阶段电动汽车车的无线充电主要为静态无线充电,主要是指线圈的发射端,接收端分别置于车外和车底端,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进行电能的传输。
传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发射线圈多采用固定在地面的方式,这种方式无法调节系统耦合距离,充电效率较低,对于底盘较高的电动汽车充电效率更是无法保证。此外,电动汽车停车时,接收线圈不易正对发射线圈,通常需要将发射线圈尺寸做的更大,进一步增加了电能损耗,也增大了充电过程中的电磁辐射范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存在的耦合距离不可调,充电效率低,以及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对齐难度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由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信息管理平台两大部分组成,该系统能自动完成车辆信息识别、充电耦合距离调节以及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准,可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效率。同时,该系统可实时检测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容量、电池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智能调控充电模式,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保证充电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的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移动装置上能够水平和垂直移动的发射线圈,线圈位置标定装置以及设置在线圈位置标定装置上的接收线圈;
无线充电信息管理平台:下达相应控制指令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并存储电动汽车充电信息,并将电动汽车充电信息反馈至用户。
在上述的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均为平面圆形螺旋线圈,接收线圈安装在电动汽车底盘上,发射线圈安装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X导轨、Y导轨、驱动电机以及发射平台,X导轨、Y导轨安装在载物台内壁的凹槽内,导轨交叉穿过发射平台,在导轨端部连接有驱动电机,在电机的驱动下,发射平台可在X导轨与Y导轨构成的平面内自由移动,移动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X形升降杆、载物台、驱动电机、丝杠以及丝杠螺母,X形升降杆底部一端固定在底座,另一端通固定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两端设置在底座凹槽内,丝杠螺母固定在滑动杆上,驱动电机输出轴与丝杠配接后驱动丝杠螺母从而带动滑动杆使X形升降杆伸缩;
所述线圈位置标定装置包括激光源和感光面板,感光面板铺设在载物台表面,激光源安装在接收线圈圆心处,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信号可被感光面板捕捉到。
在上述的一种可智能调控发射端耦合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信息管理平台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待充电的电动汽车车型,访问数据库,获取该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接收线圈安装位置、底盘高度、最佳耦合距离等参数,提供数据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4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