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2144.0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柴雪峰;曹子江;杨之韬;梁立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高新投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G08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自动 报警 智能 编码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控制报警器主机获取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依据距离值获取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控制报警器主机依据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向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控制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为消防火灾实现智能灭火和人员疏散,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消防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报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消防安全的高度重视,现有的民用及工业建筑均需强制安装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以保障建筑体内外的消防安全。在对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进行安装施工的工程作业中,探测器或模块等回路终端设备的编码工作既繁琐又耗时,还容易由于同一回路上多个设备编为同一地址码而出错,排查同码故障也非常耗时费力。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国家标准要求单回路的最大负载点数为200点。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回路总线上的终端设备进行编码,主要是为了方便工程调试、设备维护,因此在工程消防施工中对回路总线上的终端设备进行编码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目前行业内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工程现场主要以人工手动编码方式为主,即人工采用编码器对回路总线上的探测终端设备依次编码。部分厂商对少于200个点的小型规模工地,即仅需提供火灾报警或仅具有简单联动功能的工地可实现系统自动编码功能。然而小型工地所采用的简单自动编码技术,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型消防工程中对回路设备编码所存在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存在部分厂家所采用自动编码技术,即通过控制器主机对回路上的设备依次巡检,并设置地址码,但控制器主机其本身却无法知道回路编址设备与实际环境和建筑物空间位置的关系,因此回路上的火灾报警信号无法精准定位,火灾报警信号也就无法实现模块联动,控制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实现防火、灭火功能,更不能准确地通知消防应急疏散系统进行人员疏散,即无法达到自动灭火与智能疏散的目的,这便失去了当前消防行业内遵从的智慧消防理念,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智慧生活的需求。因此,如何发明一种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已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优选地,所述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依据建筑体3D建模图及工程施工图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所述建筑体内的分区类型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高新投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高新投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2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