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1254.5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兵;石平;董春雷;张红梅;陈晨;黄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青检验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6 | 分类号: | G01N1/16;G01N1/14;G01N2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环境 质量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涉及水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多参数水质快速检测仪和水体取样装置,水体取样装置包括水体取样筒、活塞片、气体连接管和连接管口;水体取样筒的端口固定有限位环;水体取样筒内壁滑动配合有活塞片;水体取样筒顶部开设有连通孔;气体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口;气体连接管周侧面沿管道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支管,气体连接管与至少两个连接支管之间均相连通;连接支管的端口与连通孔固定连接;连接管口连接有气体增压泵/抽气泵。本发明通过多参数水质快速检测仪和水体取样装置的作用,将所需检测的水体进行深度不同的分层抽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人类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极大陆冰的利用等。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各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天然水资源量不等于可利用水量,往往采用修筑水库和地下水库来调蓄水源,或采用回收和处理的办法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扩大水资源的利用。
以及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源的水质状况对于我们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保护水环境,必须加强对水质状况的监测,对水环境进行及时检测和保护。
目前,我们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包括有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各类环境;然而现有技术的水质量检测专用的取样装置,却不便针对于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取样,往往检测出的结果只是针对水层中的某一部分,从而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对片面,也造成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多参数水质快速检测仪和水体取样装置的作用,将所需检测的水体进行深度不同的分层抽样,得出该处水环境的整体水质状况,从而得出相对较为全面的数据和结论,解决了上述指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水环境质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多参数水质快速检测仪和水体取样装置,所述多参数水质快速检测仪包括主机和PH电极、电导率电极、LDO电极;所述主机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的PH电极、电导率电极、LDO电极;所述水体取样装置包括水体取样筒、活塞片、气体连接管和连接管口;所述水体取样筒的端口固定有限位环;所述水体取样筒内壁滑动配合有活塞片;所述水体取样筒顶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气体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口;所述气体连接管周侧面沿管道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支管,所述气体连接管与至少两个连接支管之间均相连通;所述连接支管的端口与连通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口连接有气体增压泵/抽气泵;每组所述PH电极、电导率电极、LDO电极均贯穿一个水体取样筒。
其中,所述水体取样装置将多个水体取样筒同时插入深度不同的水体内,并进行水的吸入水体取样筒内,然后通过多参数水质快速检测仪进行水质的检测;若处于水流较快的水环境中,只需插入水中稍等较短时间,便可进行取样检测;若处于水体流动较小的湖面上,则静待一段时间,再进行取样检测,会使得检测结果的误差相对较小;具有同时对多分层的水体进行取样,避免不同分层之间的干扰,达到取样方便,检测误差相对较小,操作方便,以及取样、检测的效率高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连接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一个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与主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电线防水管;所述电线防水管周侧面沿管道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防水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取样筒内壁均匀开设有分别与PH电极、电导率电极、LDO电极相配合的贯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青检验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青检验认证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1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