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除臭袜子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10186.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亿衡针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A41B11/00;A41B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卓然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2 | 代理人: | 龚旻晏 |
地址: | 311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除臭 袜子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抗菌除臭袜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一定量复合抗菌剂、氧化石墨烯经球磨机研磨后制得混合微粉,通过1000目分样筛对混合微粉进行筛选,采用真空转鼓烘箱干燥PET聚酯切片、将筛选后的混合微粉与PET聚酯切片在搅拌釜内搅拌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搅拌均匀后的混合微粉与PET聚酯切片进行融熔造粒,得到抗菌除臭PET聚酯母粒;
b)将PET聚酯切片与抗菌除臭PET聚酯母粒混合均匀,于80℃下干燥1h后,送入单螺杆纺丝机上对混合均匀后的PET聚酯切片与抗菌除臭PET聚酯母粒进行共混熔融纺丝,经上油、拉伸、卷绕成形工艺,纺制得到抗菌除臭涤纶纤维;
c)采用纺织机对抗菌除臭涤纶纤维进行织造,得到抗菌除臭袜子;
所述的复合抗菌剂由PVA包覆Ag/ZnO粉末、壳聚糖组成,其中PVA包覆Ag/ZnO粉末为壳聚糖质量的18%~22%;
所述的混合微粉的氧化石墨烯为复合抗菌剂质量的6.0%~6.3%;
所述的共混熔融纺丝的抗菌除臭PET聚酯母粒为PET聚酯切片质量的8%~12%;
所述的PVA包覆Ag/ZnO粉末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一定量的柠檬酸、六水合硝酸锌与硝酸银溶解于体积比为1:4~6的去离子水-三乙醇胺混合溶液中,所述的六水合硝酸锌:柠檬酸:硝酸银质量比为263:130~132:1~1.1,于室温条件下持续搅拌,并在30min内将浓度为2Kg/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至混合溶液中,搅拌20~25min后,加热升温至160℃,控制温度在160℃下反应16h,过滤后得到Ag/ZnO粉末;
b)称取一定量的Ag/ZnO粉末,加入乙醇后搅拌30min,所述乙醇:Ag/ZnO粉末的质量比为2:1,加热升温至80℃,在80℃下加入聚乙烯醇中,所述聚乙烯醇:Ag/ZnO粉末的质量比为2.4~3.1:1,在搅拌冷凝回流状态下反应2.5~3.0h,静置分层,取下层粉体,烘干研磨得到PVA包覆Ag/ZnO粉末;
上述抗菌除臭袜子包括罗口(1)、袜筒(2)、袜跟(3)、袜头(5)以及位于中段的袜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罗口(1)采用聚醚酯弹性纤维和二烯类弹性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的袜筒(2)聚醚酯弹性纤维与聚氨酯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的袜跟(3)、袜头(5)为双层网罗耐磨结构,其采用抗菌除臭涤纶纤维与锦纶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的袜头(5)外层固定连接有圆弧状的防滑片(6),所述的袜面(4)为网眼透气结构,采用抗菌除臭涤纶纤维与竹浆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的双层网罗耐磨结构采用斜纹组织与缎纹组织复合形成,斜纹组织表面缝接有缎纹组织,所述的防滑片(6)纹路采用波浪纹交叉形式,在波浪纹交叉形成的封闭图形内设置有3个直径等差缩小的同心圆,所述的网眼透气结构由竹浆纤维编织成的多个网眼环排列组成,相邻的两个网眼环之间采用6组抗菌除臭涤纶纤维向外拉伸固定,形成六角形蜂窝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亿衡针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亿衡针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01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