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铌纳米材料的应用及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培养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8863.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铃;陈怀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简巨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晋圣智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纳米 材料 应用 促进 细胞 增殖 培养基 | ||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碳化铌纳米材料的应用及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培养基,该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以及碳化铌纳米材料,也还可包括白蛋白和/或细胞生长因子等添加剂。其中,碳化铌纳米材料的浓度为1~100μg/mL。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碳化铌纳米材料,可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明显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铌纳米材料的应用及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培养基。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生产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是人工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营养环境,提供细胞营养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物质基础,可广泛应用于疫苗、单抗等生物制药产业,以及各类生物医药技术研究。
进入21世纪,医用植入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用植入物引发的细菌感染成为了目前丞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入侵细菌倾向于迅速粘附到生物活性植入物表面并形成生物膜,从而在存在敌意的宿主环境中生存。生物膜的聚合基质抵抗抗生素和免疫细胞的渗透,与浮游细菌相比表现出极大的抵抗力。考虑到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种植体相关感染的主要病理特征,细菌附着是生物被膜形成的主要原因,人们已经做出了广泛的努力来开发含有抗菌剂的植入物。
到目前为止,这些设计主要是抑制细菌粘附,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影响有限。此外,由于银等传统抗菌离子的长期使用,耐银细菌已有报道,这对传统治疗方案可能诱导耐药性发出了警告。而且,银等传统抗菌离子对细胞的增殖一般没有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铌纳米材料在促进细胞增殖中的应用,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化铌纳米材料在促进细胞增殖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细胞为内皮细胞。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碳化铌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0~90nm。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碳化铌纳米材料。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细胞为内皮细胞。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碳化铌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0~90n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细胞培养基还包括白蛋白和/或细胞生长因子。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基础培养基为内皮细胞培养液,所述白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细胞培养基中,白蛋白的体积浓度为5%~20%,细胞生长因子的体积浓度为0.1%~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细胞培养基中,碳化铌纳米材料的浓度为1~100μg/mL。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化铌纳米材料在促进细胞增殖中的应用,通过利用碳化铌纳米材料下调细菌能量代谢途径,抑制生物膜的形成,通过激活辅助基因调节来破坏生物膜,促进生物膜的脱落,从而直接消除细菌,可有效降低根除细菌所需的温度,并减轻可能的正常组织损伤,清除感染微环境中过量的活性氧,从而减轻促炎反应。另外,碳化铌纳米材料可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明显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含碳化铌纳米材料的细胞培养基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图。
图2为含碳化铌纳米材料的细胞培养基的毒性实验结果图。
图3为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简巨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简巨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