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6721.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3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尹大元;赵亚龙;张瑜;张国新;张学义;林秀岩;郭万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B08B9/032;B08B7/00;B08B13/0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高淑凤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烷 脱氢 丙烯 装置 堵塞 管道 处理 方法 | ||
1.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加热装置、废气处理装置(5)、供气装置(6)、废物收集装置(3)以及保温装置(7),其中,
堵塞的裸管道(4)呈倾斜状态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上且所述加热装置能加热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以用于使得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内的丙烯聚合物流入所述废物收集装置(3)内,所述保温装置(7)包裹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以用于加热时的保温,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以及所述供气装置(6)分别设置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的两端,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能收集加热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时产生的废气,所述供气装置(6)能向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内输送气体以利于废气废液的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一端高、一端低呈倾斜状态且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5°~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分别用于支撑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不同区域上,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裸管道(4)上位置高的一端处的法兰盘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带(2),所述加热带(2)缠绕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上;
所述加热带(2)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上,且所述加热带(2)相邻两个螺旋的间距为0.6mm~1.5mm;
所述保温装置(7)为保温棉,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上包裹有所述保温装置(7)且所述加热带(2)位于所述保温装置(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位置高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安装有阀体(8),所述阀体(8)与所述供气装置(6)相连接,所述供气装置(6)能向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内提供低压惰性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包括VOC处理设备(51)和防护罩(52),所述防护罩(52)设置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位置低的一端,所述防护罩(52)与所述VOC处理设备(51)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防护罩(52)上设置有排废液孔,所述排废液孔与所述废物收集装置(3)相连通;
所述防护罩(52)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口,通过所述观察窗口能观察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排液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用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管道处理装置还包括高压水枪,所述高压水枪用以冲洗加热处理完的所述裸管道(4)。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堵塞管道处理装置处理堵塞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将待处理的堵塞的裸管道(4)呈倾斜状态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上;
将所述加热装置、废气处理装置(5)以及所述供气装置(6)连接在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上,将所述废物收集装置(3)放置到位;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堵塞的裸管道(4)以使得所述裸管道(4)的固态丙烯聚合物流入所述废物收集装置(3)内,所述供气装置(6)向所述裸管道(4)内输入低压惰性气体以用于促进液化聚合物流出以及实现惰性气体保护,加热期间产的的废气通过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7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材料碳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香菇浸膏水溶性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