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纤复合纳米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306320.X 申请日: 2021-03-23
公开(公告)号: CN112973693B 公开(公告)日: 2022-01-04
发明(设计)人: 杨逸;朱慧祺;许旭辉;鲍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主分类号: B01J23/745 分类号: B01J23/745;B01J23/755;C02F1/72;C02F101/34
代理公司: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代理人: 冯新志
地址: 519087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复合 纳米 金属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微纤复合纳米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微纤维、木质纤维素通过湿式造纸法制得微纤复合材料前驱体并干燥;(2)将经过干燥的微纤复合材料前驱体在保护性气体中进行烧结,得到微纤复合材料载体;(3)将载体均匀浸没于含有金属元素的溶液中,将金属元素负载到载体上,然后往溶液中均匀滴加还原剂,持续搅拌,烘干后得到微纤复合纳米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同时发挥纳米金属颗粒以及微纤复合材料的优势,解决了纳米金属颗粒易氧化,易团聚以及难回收的缺点,有利于催化剂在催化方面表现出更加优良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纤复合纳米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废水作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其有效处理以及对污染后环境的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物的降解以及原位环境修复当中。许多研究表明,纳米金属颗粒是一类优秀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处理被污染的的工业废水,在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Liu H., et al. Chem Eng J. 2013, 215: 90-95; OCarroll D., et al. Adv Water Resour. 2013, 51: 104-122.)。纳米金属的种类有很多,以纳米零价铁(NZVI)为例,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的优点(O Carroll D.,et al. Adv Water Resour. 2013, 51: 104-122.)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尽管纳米金属颗粒具有许多的优势,但是其缺陷也同样突出。较高的制作成本、表面容易氧化、颗粒容易团聚以及难以回收利用的特性限制了其在工业方面的应用(Amir A., et al. Chem EngJ. 2011, 170(2-3): 492-497; Jiemvarangkul P., et al. Chem Eng J. 2011, 170(2-3): 482-491.)。研究人员尝试使用不同的改性修饰方法来改善纳米金属颗粒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包括采用双组分系统(Fang Z., et al. J Hazard Mater. 2011, 185(2): 958-969.)、引入载体(Qiu X., et al. J Hazard Mater. 2011, 193: 70-81)、加入表面活性剂(Chatterjee S., et al. Chem Eng J. 2010, 160(1): 27-32.)等。其中,引入载体制备纳米金属-载体复合的催化剂被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因此载体的选择也是一项关键的因素。

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微纤复合材料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的Tatarchuk教授提出(Tatarchuk B.J., et al. Mixed fiber composite structures high surface area-high conductivity mixtures[P].),并且将其应用于防毒面具的制备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处理中。微纤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原料可调、高空隙率、高负载量、高机械强度、使用范围广等(Chang B., et al. Chem Eng J. 2006, 115(3): 195-202.)。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固定床反应中的床层阻力,增强传质传热(Yang H., et al.Chem Eng Sci. 2008, 63(10): 2707-2716.)。同时,它还可以减少催化剂的内扩散阻力,提高催化剂的接触效率(Kalluri R.R., et al. Sep Purif Technol. 2008, 62(2):304-316.)。微纤复合材料主要通过湿法造纸技术制备,该方法成本较低且易于规模化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未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