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试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4867.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浩洲;肖梁乐;吴永康;贺伟;郭子君;刘翔;唐钰政;王毅;刘书铭;胡蓓;童悦;汪英英;唐芳;唐鹏;郭建良;孙敏;陈亮;蔡勇;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9/16;G01R23/0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试 电能 质量 治理 设备 入网 适应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的系统及方法,属于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确定RTDS实时仿真器仿真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并向RTDS实时仿真器下发不同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下的测试信号,接收PWM调制波,根据PWM调制波确定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入网适应性;RTDS实时仿真器,根据测试信号对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进行测试;控制器模块,采集测试完成后电能质量管理设备输出的电流/电压信号;驱动模块,使用电流/电压信号进行驱动,发出PWM调制波,并传输至上位机。本发明可以综合反映目标补偿设备在不同电网场景下的补偿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测试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当前配电网中,接入了大量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应用在极大地提高了现代电网的灵活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谐波,引发了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电能质量,降低配电网电气设备的寿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配电网中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较好的解决了配电网电能质量降低的问题。
实际配电网运行工况复杂多样,为此大量设备厂商为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在设备投入运行前便对设备各项性能进行了相应的检测。然而现有的检测流程通常都是采用虚拟仿真与实物测试进行互相验证,在传统的扰动平台中电路参数更改重置时,需要更改相应的电力器件。传统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性能测试只能根据预定的电能质量扰动,并以此研究电力设备的性能。但是电力系统运行是复杂的,不同电力系统在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况下对电能质量影响方式和程度难以预测。因此传统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性能测试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实际电力系统运行故障下对电力设备的影响。同时,由于传统的测试方案采用实机测试,一旦在实物测试环节中发生问题,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修改,造成了产品的生产测试周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的系统,包括:
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确定RTDS实时仿真器仿真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并向RTDS实时仿真器下发不同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下的测试信号,接收PWM调制波,根据PWM调制波确定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入网适应性;
RTDS实时仿真器,所述实时仿真器接入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根据上位机确定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设置RTDS实时仿真器及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初始参数,并对所述RTDS实时仿真器及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初始化,根据测试信号对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进行测试;
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采集测试完成后电能质量管理设备输出的电流/电压信号;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使用电流/电压信号进行驱动,发出PWM调制波,并传输至上位机。
可选的,电网强度分为三个等级。
可选的,问题场景为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问题场景,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谐波及电压不平衡问题场景。
可选的,测试信号包括:设备能效测试信号、谐波补偿度测试信号、响应时间测试信号和谐波发射特性测试信号。
可选的,系统还包括输出办卡,所述输出板卡用于上位机与控制器模块的信号传输。
可选的,上位机通过RS422与RTDS实时仿真器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入网适应性的方法,包括:
确定RTDS实时仿真器仿真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并向RTDS实时仿真器下发不同的电网强度及问题场景下的测试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