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020.6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缘;胡文锋;庞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幼虫 自然 收集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是在贴近黑水虻幼虫养殖料上方依次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上布有孔隙,作为幼虫向收集网上面爬出的通道,遮盖层覆盖在收集网上,用于遮光,遮盖层为不透气层,覆盖后可提高料温,并形成缺氧环境,从而强迫幼虫向收集网上面爬出;之后掀开遮盖层,将收集网上的幼虫直接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幼虫与养殖料的快速分离。此外,还可通过控制孔隙大小和养殖料含水量来提升黑水虻的收集效率,达到快速收集的目的。本自然收集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入少、效率高、虫料分离彻底等特点。本法也可应用于其他昆虫的虫料分离及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黑水虻幼虫加工后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原料,或直接作为活体饵料,饲喂家禽、其他经济动物,且养殖效果佳,经济价值高。
现有技术中对黑水虻进行收集的方法主要有:黑水虻养殖到预蛹期会自动爬出,但该阶段虫体体色变黑,太老熟,且营养价值降低,经济效益低。利用机械化收集装置,例如,专利CN112119981A中公开了:通过一种黑水虻幼虫养殖盒,包括盒体和用于收集盒体中的废料残渣的废料斗,所述盒体放置在废料斗中,该盒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幼虫转移出去的养殖出口;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实现幼虫与废料残渣分离的筛网。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机构对筛网进行抖动或振动,使得筛网上的饲料残渣从筛孔中落下,与幼虫分离。但该种机械化装置投入成本高,对操作要求高,且黑水虻养殖环境对设备的运行影响大,分离收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以上现有方法成本高,操作不简便,收集效果不理想,使得黑水虻收集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养殖料和虫体分离彻底,收集效率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贴近黑水虻幼虫养殖料上方依次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上布有孔隙,用于虫体爬出,遮盖层为遮光、不透气层。遮盖层在遮光、隔绝空气的同时能够提高养殖料的温度。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通过遮盖层的遮光、隔绝空气、提升养殖料温度的综合影响,黑水虻在此条件下被迫由孔隙自行爬出,聚集在收集网,从而完成收集和虫料分享。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幼虫收集方法在养殖地就可以实现收集,见效快。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孔隙恰好允许黑水虻幼虫的爬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孔隙的直径为5~10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遮盖层和收集网的四角均设置固定部件,用以固定遮盖层和收集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遮盖层完全覆盖收集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收集黑水虻时,控制以下环境条件之一或任意组合:收集黑水虻时,控制以下环境条件之一或任一环境条件进行组合:收集网孔隙直径为5~10毫米、遮光程度为半遮光至全遮光、养殖料的含水量为70%以上。以上条件促使黑水虻更快爬出,达到快速大量收集的目的。相比较于调节氧气浓度来达到收集的操作,以上条件的控制更加简单。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黑水虻幼虫为10-14日龄。此阶段营养价值高,作为商品虫出售经济价值高。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日龄的黑水虻幼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