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020.6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缘;胡文锋;庞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幼虫 自然 收集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贴近黑水虻幼虫养殖料上方依次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上布有孔隙,用于幼虫爬出,遮盖层为遮光、不透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恰好允许黑水虻幼虫爬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孔隙的直径为5~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层和收集网的四角均设置固定部件,用以固定遮盖层和收集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层完全覆盖收集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黑水虻时,控制以下环境条件之一或任一环境条件进行组合:收集网孔隙直径为5~10毫米、遮光程度为半遮光至全遮光、养殖料的含水量为7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水虻自然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黑水虻为10-14日龄。
8.一种虫料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昆虫养殖料上方依次覆盖收集网和遮盖层,收集网上布有孔隙,遮盖层具有避光、升高料温、隔绝空气的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虫料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为黑水虻、蝇蛆或黄粉虫等的幼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虫料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覆盖好收集网和遮盖层后,0.5~1小时后收集昆虫,完成虫料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0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