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2886.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龚贵清;甘腾飞;李建伟;赵林;李孟;张理维;陈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贵清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高小艳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柱双纵梁 地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属于地铁工程领域,包括顶板、侧墙、底板、顶纵梁、底纵梁、顶横梁、底横梁、柱体、中纵梁、站台板、中板,所述顶纵梁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顶纵梁的底壁上均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柱体顶部的两侧同样均安装有减震机构,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之间共同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中部与顶板和柱体的节点处共同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本方案通过在顶板和柱体的节点处设置减震机构,可实现对其节点进行预防变形或破坏,同时在中板的下侧设置拱形支撑板,并配合设置第一弹簧,可增加中板的抗弯曲能力,同时还可以吸收中板上传递的荷载和震动,实现减震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地铁车站建于地下,顶板覆土厚度一般3.0m-4.5m,结构顶板和底板要承受覆土压力、水压力、地面车辆荷载和结构自重,顶板、底板计算荷载一般为150kPa-230kPa,计算荷载比民用结构楼板荷载大许多,而车站中板计算荷载为4kPa,中板荷载较小。顶板和底板受荷载较大,顶板和底板跨度宜取较小值;而中板受荷载较小,故中板仍采用单柱双跨。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 106400833 A公开了及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包括顶板、侧墙、底板,所述侧墙之间设有中板,所述中板之间设有中纵梁,所述顶板位于侧墙的顶部,所述底板位于侧墙的底部,所述顶板沿地铁线路方向设有两根顶纵梁,所述两根顶纵梁之间设有顶横梁,所述顶纵梁与顶横梁垂直,所述底板沿地铁线路方向设有两根底纵梁,所述两根底纵梁之间设有底横梁,所述底纵梁与底横梁垂直,所述顶横梁、底横梁之间设有柱。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具有如下缺点:由于顶板承受的荷载较大,横向梁承担两侧纵梁传来的荷载,但由于横梁为单支点支撑,在左右受力不均或受到震动时就可能出现不稳定情况,因此在顶板与主体的节点处容易造成形变或者破坏;另外,虽然中板的荷载较小,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客流增加,地铁站台宽度日趋加大,地铁中板跨度增加,中板的中部依然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弯曲从而形成裂缝,同时其也会受到震动的影响,因此顶板和中板的安全稳定,决定着地铁整体结构的安全,故而重新提出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包括顶板、侧墙、底板、顶纵梁、底纵梁、顶横梁、底横梁、柱体、中纵梁、站台板、中板,所述顶纵梁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顶纵梁的底壁上均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柱体顶部的两侧同样均安装有减震机构,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之间共同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中部与顶板和柱体的节点处共同安装有第二伸缩杆;
所述减震机构均包括活塞套,所述活塞套的一端插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延伸至活塞套内的一端安装有活塞块,且活塞杆的侧壁上绕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活塞套内还设有第三弹簧和缓冲板,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活塞套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缓冲板固定,所述缓冲板在活塞套内滑动;
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一个第一套管和两个第一滑杆,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位于第一套管内且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第一套管内滑动,所述第一滑杆位于第一套管的一端还绕设有第四弹簧,且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以及第一套管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同侧的活塞杆铰接安装;
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滑动安装的第二套管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二套管远离第二滑杆的一端与第一套管的外侧固定,所述第二滑杆远离第二套管的一端铰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顶板和柱体的节点处;
所述中板位于侧墙和中纵梁之间,所述中板底壁的中部铰接安装有拱形支撑板,所述拱形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安装在侧墙和中纵梁的侧壁,所述拱形支撑板与中板共同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贵清,未经龚贵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