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2746.8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3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44;H01M10/613;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许铨芬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用电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和用电设备,所述电池组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板的一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口,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电池模组,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二连接接口,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连接接头,用于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冷却板的一表面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和第二连接接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将冷却剂由冷却板的第一冷却通道流经电池模组的第二冷却通道将热量快速带走,从而增强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新能源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作为清洁能源获得全世界多个国家的重点扶持,而电池组作为集高能效与便捷性于一体的新能源获得我国的青睐并重点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应付各种使用环境的电池组。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电池组的电池模组固定在冷却板上,通过电池模组的底部与冷却板接触达到散热的目的,当有多个电池模组时,电池模组和冷却板的连接方式复杂,不利于安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用电设备,通过连接接头连通实现冷却板的第一冷却通道以及位于冷却板上的电池组第二冷却通道连通,以使冷却剂可由电池组流入冷却板,从而将电池组的热量快速带走,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冷却板、电池模组和连接接头,所述冷却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板的一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口,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电池模组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二连接接口,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连通,连接接头用于在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冷却板的一表面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和第二连接接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连通,从而让电池组内的冷却剂可由流入冷却板,最终将电池组的热量快速带走。
可选的,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导管和自所述导管的外表面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环绕所述导管,并且所述冷却板的一表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导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内,所述导管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内,所述凸台收容于所述收容槽,通过所述连接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和第二连接接口,从而将设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冷却通道和设于电池模组的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收容槽配合所述凸台可以将所述连接接头固定于所述冷却板内,限制所述连接接头出现晃动。
可选的,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绝缘圈,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侧壁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绝缘圈设置于所述环形台阶,所述导管的一端的管壁抵接所述绝缘圈,由此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处可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减少漏液。
可选的,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第一绝缘圈和第二绝缘圈,所述第一绝缘圈套设于所述导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绝缘圈套设于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圈用于将所述导管的一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侧壁内表面密封,所述第二绝缘圈用于将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侧壁内表面密封,在所述第一绝缘圈和第二绝缘圈的作用下分别对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口实现密封,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连接接头两端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接头还设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凸台与管体连接处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绝缘圈套设于所述第一槽并且所述第一绝缘圈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绝缘圈的部分凸出显露于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绝缘圈凸出于所述第一槽的部分并与所述第二一连接口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槽并且所述第二绝缘圈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绝缘圈的部分显露凸出于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二绝缘圈凸出于所述第二槽的部分并与所述环形台阶第二连接接口的侧壁抵接,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接头可以更好的配合所述第一绝缘圈和所述第二绝缘圈实现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