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发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去重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0780.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04 | 分类号: | H02K7/04;G01M1/34;G01M1/38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发电机 转子 动平衡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发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去重结构,包括转子,所述转子磁极的外圆与外端面交接处为直角;所述转子的外圆包括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及位于所述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之外两边区域的转子外圆磁路非工作面;去重部位设置在所述转子外圆磁路非工作面,不影响产品性能;本发明的去重部位在发电机转子外圆,去重效率高;本发明避免了去重刀具与风扇干涉,容易实现设备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动平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发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去重结构。
背景技术
转子动平衡校正是电机转子的重要要求,作用是减少转子运动的不平衡力。良好的控制转子不平衡量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寿命、降低运行噪音。其中,去重型钻削法通过钻削转子校正面多余重量,实现对转子动平衡的校正。
为了不对定、转子的工作磁路产生影响,现有的内燃机发电机转子动平衡去重一般在转子磁极的外圆与外端面交接的倒角斜面部位手工钻孔去重,去重孔的轴线与转子轴的轴线倾斜,与倒角斜面垂直;或者直接在转子磁极的两边外端面手工钻孔去重,去重孔的轴线平行于转子轴的轴线。在磁极外圆的径向去重会影响工作磁路,实际中没有采用这种去重方式,这形成了技术偏见。
内风扇发电机转子端面有风扇,动平衡去重刀具可能与风扇干涉,因此一般采用手工避开干涉部位。若采用设备自动去重,会因避开干涉部位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若将风扇尺寸减小留出动平衡刀具工作的空间,又会影响产品的散热效果。因此,现有产品难以实现设备自动化去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燃机发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去重结构,克服了现有的技术偏见,便于实现设备自动化去重。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转子的磁极的外圆与外端面交接处为直角;所述转子的外圆包括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及位于所述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之外两边区域的转子外圆磁路非工作面;去重部位设置在所述转子外圆磁路非工作面。通过所述的去重部位去除转子的多余重量,实现对转子动平衡的校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发电机转子的外圆去重,避免动平衡去重刀具与风扇干涉,从而能够实现设备自动化去重。去重部位在最大外圆处,效率最高。所述转子磁极的外圆上设置去重的数量和位置,通过矢量合成的方式达到平衡校正的效果。去重部位在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之外,不会对转子外圆的工作磁路产生影响,因此不会影响产品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的直径大于转子外圆磁路非工作面的直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动平衡去重加工的毛刺不需严格要求,从而提升制造工艺性,减小去毛刺的难度。
进一步,转子磁极的外圆与外端面交接处直角的尖边处设置小倒角。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磁极的制造工艺性,磁极容易制造,且防止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发电机转子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转子轴,2、转子磁极,21、直角,22、去重孔,23、转子外圆磁路工作面,24、转子外圆磁路非工作面,3、风扇,4、定子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