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装置及对应的供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452.2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4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宁;姚燕;王乐乐;孔凡海;陈宝康;马云龙;雷嗣远;鲍强;王凯;卿梦磊;王丽朋;何川;张发捷;吴国勋;卞子君;李乐田;李昂;钟平;柳晨清;范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3/01;F17D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15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一氧化氮 气体 供给 装置 对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装置,其在现场直接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后供给实验室使用,其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提纯、压缩、运输的危险隐患,且降低了损耗,节省成本50%以上。其包括一氧化氮发生装置、高纯氮气储罐、喷射混合器、NO烟气分析仪、流量计,所述喷射混合器的第一喷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高纯氮气储罐的输出口,所述第一管路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输出口连接器所述喷射混合器的介质输出口,所述喷射混合器的后部输出端通过第二管路外接至流量计的输入口,所述流量计的输出口外接至后部的催化器检测台的输入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NOx脱除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及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SCR催化剂已是火电及相关行业污染物NOx脱除的主要载体。其性能优劣也已成为关系环保的重要事项。SCR催化剂性能指标含工艺特性及理化特性,为检测评判SCR催化剂性能指标,国内多家实验室也依据标准建成SCR催化剂检测台架。
SCR催化剂检测台架中的烟气发生系统,是模拟催化剂在脱硝系统中所处的烟气环境。主要烟气成份为NO(一氧化氮)、SO2(二氧化硫),NH3(氨气),H2O等。实验室烟气发生系统,通常有燃烧法和配气法进行烟气模拟,期中以配气法因模拟精确,可根据工况灵活调整受到各实验室广泛使用。
配气法中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等气体均采用外购高纯气体。一氧化氮气体用量大,价格昂贵,存储运输均有一定安全隐患,成为影响实验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装置,其在现场直接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后供给实验室使用,其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提纯、压缩、运输的危险隐患,且降低了损耗,节省成本50%以上。
一种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氧化氮发生装置、高纯氮气储罐、喷射混合器、NO烟气分析仪、流量计,所述喷射混合器的第一喷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高纯氮气储罐的输出口,所述第一管路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输出口连接器所述喷射混合器的介质输出口,所述喷射混合器的后部输出端通过第二管路外接至流量计的输入口,所述流量计的输出口外接至后部的催化器检测台的输入端。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路旁侧设置有NO烟气分析仪,NO烟气分析仪用于在线分析NO的一氧化氮混合气浓度;
所述一氧化氮发生装置具体包括催化氧化反应塔、吸收塔、缓冲罐,压缩空气通过第三管路通入所述催化氧化反应塔的第一气体入口,氨气储罐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管路通入所述催化氧化反应塔的第二气体入口,所述催化氧化反应塔的混合介质出口连通至所述吸收塔的介质入口,所述吸收塔内的顶部通入有喷淋设备,所述吸收塔的介质出口连通至所述缓冲罐的介质入口,所述缓冲罐的介质出口即为所述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的输出口、输出一氧化氮;
所述第三管道、第四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独立的质量流量阀门,确保产生的NO的纯净度;
所述吸收塔的下部一侧设置有介质入口,所述吸收塔的上部另一侧设置有介质出口,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放阀,用于排放出杂质;
所述缓冲罐用于存放NO和缓冲NO气体,所述缓冲罐的下部一侧设置有介质入口,所述缓冲罐的上部另一侧设置有介质出口。
实验室用一氧化氮气体的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氧化氮发生装置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利用高纯氮气通过喷射混合器混合成为一氧化氮混合气,之后通过NO烟气分析仪测量一氧化氮混合气浓度,根据流量计测量一氧化氮混合气流量,即可换算出催化剂检测台中加入的一氧化氮总量,然后通过调整高纯氮气的流量,进而调整一氧化氮带入量,根据一氧化氮需求量,通过一氧化氮发生装置调整压缩空气与氨气的供给量,从而达到供求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4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