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注意力机制的LSTM网络的移动云负载预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3600.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1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庄毅;陈丝雨;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N3/0442;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炳斐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注意力 机制 lstm 网络 移动 负载 预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LSTM网络的移动云负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云监控系统收集到的负载特征序列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2,采用联合特征选择方法选取与目标负载特征最相关的特征;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2-1,计算目标负载特征Px和其他负载特征Py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cov(Px,Py)为负载特征Px和Py的协方差,和分别表示负载特征Px和Py的平均值,和分别表示目标负载特征Px和其他负载特征Py的标准差,x表示目标负载特征的序号,y表示目标负载特征外的其他负载特征的序号,E[]为期望函数;每个负载特征Pj均具有T个观测值,即Pj={pj1,pj2,...,pjt,...,pjT},pjt表示第j个特征在第t个时刻的观测值;
步骤2-2,计算目标负载特征Px和其他负载特征Py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
设Px和Py为分别具有T个观测值的两个负载特征,Px={px1,px2,...,pxt,...,pxT},Py={py1,py2,...,pyt,...,pyT},将Px和Py中T个观测值中的最低值的等级设为1,次之的等级设为2,依此类推,获得Px和Py中每个值的等级;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t为被观测的两个负载特征Px和Py在第t时刻的等级差值;τ为计算所需的参数;的值介于[-1,1]之间,如果Px和Py两个特征变量彼此独立,则的值为零,否则两个变量存在关联性;
步骤2-3,计算目标负载特征Px和其他负载特征Py之间的最大互信息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Px和Py间的互信息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px为属于Px的任意实数,py为属于Py的任意实数,p(px,py)为Px和Py对于px和py的联合概率密度,p(px)和p(Py)分别为Px和Py对于px、py的边缘概率密度;a和b分别表示将Px的值域分成a段,将Py的值域分成b段;B(T)是一个关于观测规模T的函数,表示网格划分a*b的上限;
步骤2-4,基于步骤2-1至步骤2-3计算得到的不同负载特征与目标负载特征在多种不同指标下的相关性,构建相关度矩阵CM,该矩阵中CMj,u表示在第u种指标下第j个负载特征Pj与目标负载特征Px的相关度值;所述指标包括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最大互信息系数
计算多种相关性指标的信息熵,计算公式为:
式中,Eu为第u种指标对应的信息熵,pu,j表示在第u种指标下第j个负载特征与目标负载特征的相关度值CMu,j占该指标所有相关度值的比重,m为采集到的负载特征数量;
步骤2-5,计算联合关联度,第j个负载特征的联合关联度CMj为:
其中,wu为第u种指标对应的权重,
步骤2-6,构建候选特征矩阵MZi,具体包括:
初始化候选特征矩阵MZi={},除去目标负载特征外其他负载特征的数量为m-1;
在Mi={P1,P2,...,Pj,...,Pm-1}中选取联合关联度值CM最大的s个负载特征向量,加入到候选特征矩阵MZi中,得到的MZi={P1,P2,...,Ps}为最终输出的候选特征;
步骤3,采用在线预测的无抽取的小波变换技术分解目标负载特征序列;
步骤4,构建结合注意力机制的LSTM网络的移动云负载预测模型MCLPM-LSTMN-AM;
步骤5,对所述移动云负载预测模型MCLPM-LSTMN-AM进行训练;
步骤6,利用训练好的MCLPM-LSTMN-AM模型进行移动云目标负载序列的单步及多步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6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