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测装置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2907.X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3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宸;朱海;邹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10 | 分类号: | G01S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落爱青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装置 终端设备 | ||
一种探测装置及终端设备,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等领域。该探测装置可包括:发射组件发射第一光束;分光组件改变来自探测区域的回波光信号的光路,得到第一回波光信号和第二回波光信号,向第一探测组件传播第一回波光信号,向第二探测组件传播第二回波光信号;第一探测组件探测第一回波光信号得到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组件探测第二回波光信号得到第二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用于确定目标的距离信息;探测距离小于预设值,第一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大于第二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不小于预设值,第一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不大于第二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如此,探测装置可在全探测距离范围实现高精度探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测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智能终端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感系统在智能终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传感系统已被广泛到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等领域。其中,三维(threedimensional,3D)传感系统能够获取三维场景中完整的几何信息,利用带有深度信息图像来实现对场景的精准数字化,从而可实现高精度的识别、定位、重建、场景理解等功能,是目前传感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适用于3D传感系统的技术主要包括立体成像、结构光、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技术等。由于TOF具有探测距离长、分辨率高等优点,是3D传感系统使用的重要技术。TOF技术是通过测量主动发出的光脉冲在发射组件、目标以及接收组件之间的往返时间,并根据往返时间以及光速获得精确的距离信息的深度测量技术。TOF技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直接飞行时间(direct time of flight,d-TOF)技术,另一类称为间接飞行时间(indirect time of flight,i-TOF)技术。d-TOF技术的深度测量精度与探测距离无关,通常用于远距离探测,测距精度较低,当应用于短距离(如小于0.5m)探测场景时,测量精度远不能满足要求。i-TOF技术的深度测量精度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当应用于远距离探测场景时,探测精度也较低。
综上,如何在全探测距离范围内均实现高精度的测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探测装置及终端设备,用于在全探测距离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测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探测装置,该探测装置可包括发射组件和接收组件,接收组件包括分光组件、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探测距离小于预设值时,第一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大于第二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不小于预设值时,第一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不大于第二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发射组件用于发射第一光束;分光组件用于改变来自探测区域中针对第一光束的回波光信号的传播光路,得到第一回波光信号和第二回波光信号,并向第一探测组件传播第一回波光信号,向第二探测组件传播第二回波光信号;第一探测组件用于探测接收到的第一回波光信号,得到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组件用于探测接收到的第二回波光信号,得到第二电信号;其中,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用于确定探测区域中的目标的距离信息。
基于该方案,通过分光组件改变来自探测区域的回波光信号的传播光路,从而可实现向第一探测组件传播第一回波光信号,向第二探测组件传播第二回波光信号,又由于探测距离小于预设值时,第一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大于第二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不小于预设值时,第一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不大于第二探测组件的探测精度。如此,在探测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基于第一探测组件探测目标;在探测距离不小于预设值时,基于第二探测组件探测目标,可在全探测距离范围实现高精度探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探测组件包括i-TOF图像传感器,第二探测组件包括d-TOF图像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9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