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2005.6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侯磊;郑玉龙;李东宁;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1;H01M10/6563;H01M10/663;B60L58/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臧建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散热 系统 电动汽车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组件、箱体和散热组件,箱体具有内腔,电池组件设置在内腔内;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与内腔连通;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膨胀腔、活塞组件和第二进气管,膨胀腔和第二进气管均设置在箱体上,且膨胀腔的腔壁和内腔具有热传导,活塞组件与膨胀腔滑动配合;第二进气管用于通入制冷气流,活塞组件具有导通孔,活塞组件用于在膨胀腔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移动,以带动导通孔与第二进气管连通,并将制冷气流从第二进气管输送至内腔内。本申请的电池散热系统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成为汽车行业的必然趋势,其中,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尤为快速,然而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是电池性能的提升;动力电池在充放电时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焦耳热,影响电池的温度,若不及时对动力电池箱内部换气散热,温度的变化势必会使得电池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异性,进而影响电池组的稳定性。
中国专利CN207765587U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电池风冷装置,包括风冷箱本体,风冷箱本体的上端设有上盖板,通过第一散热孔的设置,使风冷箱本体内腔的通风散热,通过第二散热孔的设置,再次起到通风的效果,并且第二散热孔倾斜朝外的一侧开口向下设置,在通风的同时防尘防水,通过干燥剂存放盒的设置,在干燥剂存放盒里面放置干燥剂,降低风冷箱本体内腔的湿度,通过箱门的内壁安装有风冷机组的设置,达到对风冷箱本体内腔散热、换气效果。
然而,上述专利公开的动力锂电池风冷装置中只采用自然吸气,因此,当电池产生的热量较大时,上述的风冷装置散热降温效果不显著,不能实现快速降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散热效果较好,能够实现对电池的快速降温。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组件、箱体和散热组件,箱体具有内腔,电池组件设置在内腔内;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第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一进气管的第二端与内腔连通;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膨胀腔、活塞组件和第二进气管,膨胀腔和第二进气管均设置在箱体上,且膨胀腔的腔壁和内腔具有热传导,活塞组件与膨胀腔滑动配合;第二进气管用于通入制冷气流,活塞组件具有导通孔,活塞组件用于在膨胀腔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移动,以带动导通孔与第二进气管连通,并将制冷气流从第二进气管输送至内腔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散热系统中,活塞组件包括移动件和弹性件,导通孔开设在移动件上;移动件用于在膨胀腔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时,在气体的压力下移动,以使至少部分导通孔与至少部分第二进气管的管口相连通;弹性件连接于移动件与膨胀腔之间,弹性件用于使移动件复位,以使移动件的至少部分封堵第二进气管的管口。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散热系统中,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导热件设置于膨胀腔与箱体的连接处,导热件用于将内腔内的热量传导至膨胀腔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散热系统中,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具有感应面,感应面用于感应移动件。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散热系统中,膨胀腔内具有阻隔部,阻隔部将膨胀腔分隔为第一膨胀腔和第二膨胀腔,且第二膨胀腔位于第一膨胀腔的背离箱体的一侧,阻隔部上开设有透气孔,第一膨胀腔和第二膨胀腔通过透气孔连通;第二膨胀腔的腔壁和移动件的第一端滑动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散热系统中,导热件包括换热板和翅片,换热板连接于膨胀腔的侧壁,且换热板的延伸方向与膨胀腔的侧壁的壁面的延伸方向一致,翅片连接于换热板,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且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翅片位于内腔内,多个第二翅片位于膨胀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2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