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走式机械增加萱草授粉率的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1834.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刘志洋;汪磊;李文生;龚束芳;鲁耀;王洪成;张立微;周晔;刘鑫;王力;栾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卉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9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走 机械 增加 萱草 授粉 技术 | ||
1.行走式机械增加萱草授粉率的技术,指利用该技术所用装置,将萱草花粉用吸粉循环泵(1)从萱草雄花(18)上吸进吸粉管(5)中,借助吸粉循环泵(1)提供抽吸动力的作用下,从喷粉孔(23)喷向萱草雌花(17),从而在吸粉管(5)和喷粉掌(25)之间形成一个游离花粉自如循环的空间,从而增加萱草的授粉率的技术,所用装置由吸粉循环泵(1)、萱草植株(2)、种植土壤(3)、车轮(4)、固车轮架(7)和车体(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粉循环泵(1)中间是吸粉循环泵(1)本体,吸粉循环泵(1)本体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20-30厘米、宽度为15-20厘米、高度为10-15厘米,吸粉循环泵(1)本体外围的壁为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3-5毫米,吸粉循环泵(1)本体左侧壁设置有控制开关;吸粉循环泵(1)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叶轮和蓄电池,吸粉循环泵(1)本体下表面通过螺栓结构将整个吸粉循环泵(1)固定在车体(8)上表面中央,吸粉循环泵(1)本体上表面中央连通有吸粉管(5),吸粉循环泵(1)本体右侧壁表面中央连通有喷粉掌(25);吸粉循环泵(1)还包括吸粉管(5)和喷粉掌(25),吸粉管(5)为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呈弯角状,内部空,整体长度为1-1.5米,吸粉管(5)基部焊接接固定在吸粉循环泵(1)本体上表面中央,吸粉管(5)基部横截面呈圆环状,圆环的外直径为2-5厘米、内直径为1.5-4厘米,吸粉管(5)端部游离且在末端封闭,吸粉管(5)末端横截面直径为5-8毫米;吸粉管壁(19)是吸粉管(5)的外壁,为铜质、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0.25-5毫米;吸粉管腔(20)是吸粉管壁(19)所围成的空腔,下端与吸粉循环泵(1)本体叶轮处相连通,上端通过进粉孔(21)与外界相连通;进粉孔(21)是空腔和花粉进入吸粉管腔(20)的通道,多个,排成多排设置在吸粉管(5)靠近端部的下表面,相邻两个进粉孔(21)之间相距1-2毫米,进粉孔(21)呈圆柱形,圆柱的圆直径为0.5-1毫米、高度为0.25-5毫米;喷粉掌(25)为塑料质或橡胶质,整体呈鸭掌状,喷粉掌(25)由喷粉管基囊(22)、喷粉管(6)、喷粉孔(23)和喷粉掌连膜(24)构成;喷粉掌(25)基部为喷粉管基囊(22),喷粉管基囊(22)呈扁囊状,喷粉管基囊(22)的宽度为2-5厘米、厚度为0.5-1厘米,喷粉管基囊(22)连通吸粉循环泵(1)本体内的空腔,在吸粉管(5)游离端所在方向伸出4-6条喷粉管(6)并与所有喷粉管(6)连通;喷粉管(6)4-6条,相邻两条喷粉管(6)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且由喷粉掌连膜(24)连接在一起,每条喷粉管(6)的基部均连通喷粉管基囊(22),端部连通直径为3-5毫米的喷粉孔(23),喷粉管(6)的长度为10-15厘米、壁的厚度为0.3-0.5毫米,喷粉管(6)由基部到端部逐渐变细,喷粉管(6)基部横截面呈椭圆环形,外椭圆的长直径为5-8毫米、短直径为3-6毫米,喷粉管(6)端部横截面呈圆环形,圆环的外直径为2-3毫米;喷粉掌连膜(24)是连接喷粉管(6)的薄膜,厚度为0.1-0.2毫米,长度为12-2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卉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卉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8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