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1586.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谢伟;黑旭豪;曹宇飞;向建;魏平;唐子龙;吕明星;侯和平;沈榆岚;王韬;刘柯;刘国强;伍易龙;赵明明;蒋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赖纯清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行 式管廊 衬砌 系统 | ||
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仓内模板包括顶模、上边模、下边模,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与管廊两边墙的边模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边模之间固定连接,顶模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上边模铰接,顶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边模通过液压丝杆定位,上、下边模铰接,下边模通过撑地丝杆定位,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之间固定定位;拖行转运系统包括驱动行走机构、平移机构、升降机构、收放模板机构、对位报警机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顶部行车系统主要有驱动行走系统、龙门架、行车葫芦。采用该衬砌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衬砌质量,而且等强等待时间短、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衬砌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管廊的混凝土衬砌施工,因其形状为方形平顶结构,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后必须等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5%左右以后方可脱开模板,即大概需要7天左右,如果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节,需要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在衬砌时对施工效率和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绝大部分管廊混凝土衬砌施工采用的是传统方式进行,管廊混凝土衬砌施工传统的方式主要包括木模/简易钢模+脚手架支撑方式和单个二衬台车的形式。木模/简易钢模+脚手架支撑的衬砌方式,存在混凝土衬砌精度和施工质量差、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现场随时需要配备大吨位吊车;如采用单个二衬台车的衬砌方案,衬砌等强周期长、施工效率低、设备投入成本高。
因此亟需采用自成支撑体系的模板进行衬砌,并配合一组设备,对模板的立模、脱模及转运进行辅助,同时节省人力及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其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衬砌质量,而且能够解决等强等待时间长、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降低整体施工成本。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该衬砌系统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仓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共有至少2套或者3套,采用三套时,分为模板一、模板二和模板三,模板三为刚完成衬砌状态,模板二为等强状态,模板一为等待脱模状态;每个仓每套仓内模板分别由顶模、上边模、下边模组成,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和与之对应的管廊两边墙的上边模、下边模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上边模之间、下边模之间固定连接,每个仓内的顶模的两端分别与其左右两侧的上边模通过销轴铰接,顶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边模通过液压丝杆固定定位,上边模和下边模通过销轴铰接,下边模通过撑地丝杆固定定位在管廊的底板上,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的上部之间固定定位。所述的拖行转运系统包括驱动行走机构、平移机构、升降机构、收放模板机构、对位报警机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驱动行走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下部;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梁和平移油缸,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下平移梁两层,平移梁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上,包括举升油缸、导向座和导向套,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套,举升油缸设置在导向套内;收放模板机构设置在导向套上端,包括边模油缸和主梁;主梁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中部钢轨转运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上。所述的顶部行车系统有驱动行走系统、龙门架、行车葫芦、拉索、葫芦行走主梁、轨道支撑系统,管廊顶部沿管廊延伸方向平行铺设两根轨道,轨道设置在轨道支撑系统上,驱动行走系统设置在管廊顶部,驱动行走系统的行走轮设置在轨道上,龙门架设置在驱动行走系统上,龙门架上设置有一根葫芦行走主梁,拉索连接龙门架和葫芦行走主梁,葫芦行走主梁两端各设置一个行车葫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