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加工进气歧管的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0243.3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6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龙;王小丽;杨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加工 歧管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加工进气歧管的工装,包括具有升降功能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工件夹持装置和放置在工件夹持装置上的进气歧管;该装置由工作台和工件夹持装置组合而成,通过工作台可以控制工作夹持装置的高低,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进气歧管,可以防止进气歧管在旋转的过程中接触底座,通过工件夹持装置可以实现夹持不同宽度的进气歧管,进而减少进气歧管夹持次数,同时该装置可带动进气岐管360度内旋转,只需通过一次装夹可以实现进气岐管多道工序的顺序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进气歧管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加工进气歧管的工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进气岐管加工工艺为:工序一,粗加工P螺孔及其端头小平面;工序二:精加工P螺孔及其端头小平面;工序三:粗加工⑥号孔及其端头小平面;工序 四:精加工⑥号孔;工序五:粗加工⑦号螺孔及其端头小平面;工序六:精加工⑦号螺孔及其 端头小平面;工序七:粗加工⑧号螺孔及其端头小平面;工序八:精加工⑧号螺孔及其端头小平面,分别在八台设备上(需要8次装夹)加工完成。工序复杂交替,多次装夹累计误差增加,易造成物料转运错误,人力设备成本增多,需要多次物料堆放转运,占用较大生产场地,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进而提出的一种旋转加工进气歧管的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加工进气歧管的工装,包括具有升降功能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工件夹持装置和放置在工件夹持装置上的进气歧管;
所述工作台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固定杆、安装在底座上的滑杆、转动安装在固定杆内部的丝杆、套接在丝杆上的连接座、设置在固定杆顶部并连接丝杆的伺服电机和滑动套接在滑杆上的滑动连杆;
所述固定杆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转动的安装有丝杆,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杆与设置在固定杆内部的丝杆固定连接,且贯穿部位设有轴承,所述连接座内部开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丝杆的外螺纹相互啮合,所述固定杆上开有用于连接座穿过的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工件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架、设置在连接杆右端的延长杆、与延长杆固定连接转动手柄、固定设置在连接架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动杆、啮合套接在转动杆上的螺纹套、与螺纹套连接的滑动套、与滑动套相互配合的滑轨和设置在滑动套上的夹持板;
所述连接架左端通过转动座安装在连接座上,右端固定连接延长杆,所述延长杆贯穿上述滑动连杆,且贯穿部位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螺纹杆上开有两段螺纹相反的螺纹槽,该螺纹槽上均啮合连接螺纹套,所述夹持板上夹持有进气歧管,且夹持板呈L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该装置由工作台和工件夹持装置组合而成,通过工作台可以控制工作夹持装置的高低,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进气歧管,可以防止进气歧管在旋转的过程中接触底座,通过工件夹持装置可以实现夹持不同宽度的进气歧管,进而减少进气歧管夹持次数,同时该装置可带动进气岐管360度内旋转,只需通过一次装夹可以实现进气岐管多道工序的顺序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观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状态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工作台;2、工件夹持装置;3、进气歧管;11、底座;12、固定杆;13、滑杆;14、丝杆;15、连接座;16、伺服电机;17、滑动连杆;21、连接架;22、延长杆;23、转动手柄;24、驱动电机;25、转动杆;26、螺纹套;27、滑动套;28、滑轨;29、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0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混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水声信号的舰船目标智能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