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热仓和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7334.1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桐;闾文;孙健;杜昱樊;张宇;朱晓华;李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党建华;张建生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热仓 熔融 钢渣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取热仓,包括舱体和舱门,所述舱门转动连接在所述舱体上,所述舱门可与舱体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
钢结构框架(401);
耐火砖(403),用于固定链接在钢结构框架(401)上;
第一保温毡(402),用于覆盖在所述耐火砖(403)的外部;
其中,所述舱体顶部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胶囊型压力容器(409)、蒸汽上升管(410)、冷凝下降管(411)、补水管(412)、第二保温毡(4091),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毡(4091)覆盖在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409)形成保温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409)下表面为换热面,所述胶囊型压力容器(409)内装有饱和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热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热舱(4)的数量N是根据来渣频率与单个取热舱(4)的换热时间共同决定,具体的计算公式为N={T1/T2}+1,其中T1为整个工艺的时间,T2为单个取热舱(4)的换热时间,符号{}为向上取整,T2应在1h-1.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热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毡(402)和第二保温毡(4091)采用岩棉或矿渣棉,所述耐火砖(403)的导热系数小于1.5,所述耐火砖(403)采用高铝砖或刚玉砖。
4.一种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取热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
移动底座(601);以及
活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底座(601)上方的渣罐(101);
其中,所述移动底座(601)顶部通过支柱(603)固定连接支撑板(604),所述支撑板(604)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柱(608),所述取热仓内设有驱动部,所述升降柱(608)上端与所述渣罐(101)固定、下端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608)在支撑板(604)上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取热仓外壁的第一电机(404),所述第一电机(4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05),所述转轴(405)上固定连接有凸轮(406),所述升降柱(608)下端与所述凸轮(406)外表面贴合滑动,所述移动底座(601)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转轴(405)的支撑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405)上的第一滚轮(407);
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滚轮(407)相贴合对应的第二滚轮(408);
其中,所述第二滚轮(408)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底座(6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601)包括多个密封腔体(7),多个所述密封腔体(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701),所述第一活塞(701)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杆(702),所述推杆(702)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板(704),所述推杆(702)上套接有第一弹簧(703),所述第一弹簧(703)两端分别与密封腔体(7)和压板(704)相抵,所述移动底座(601)内设有空腔(706),所述空腔(706)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707),所述第二活塞(707)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08),所述支撑杆(708)下端穿过移动底座(601)低壁且向下延伸,且所述支撑杆(708)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卡头(709),所述支撑杆(708)上套接有第二弹簧(710),所述第二弹簧(710)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707)和空腔(706)底部内壁相抵,所述压板(704)与所述凸轮(406)外表面相抵,所述密封腔体(7)与所述空腔(706)之间通过密封管道(70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融钢渣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道(705)上设有单向阀(7051),所述空腔(706)上设有泄气阀(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73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钟源的精密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拇趾外翻矫正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