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370度热采井的全井筒隔热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及其作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6553.8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柳沣洵;刘志龙;刘全刚;刘海英;李令喜;于继飞;董世超;张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370 度热采井 井筒 隔热 电潜泵注采 一体化 管柱 及其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70度热采井的全井筒隔热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及其作业方法,该管柱包括油管、Y接头、隔热油管短节、高温电泵机组、Y型穿越装置、高温深井封隔器和管线。本发明实现了不通过动管柱作业就实现蒸汽吞吐从注热到生产的流程转换,实现注采一体化技术,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热采效率;且该工艺管柱技术采用全井筒隔热,全程没有热点,进一步保障了电潜泵运行安全,同时该方案满足海上安全环保要求,在井下有高温安全控制系统,可以保障井筒注汽生产安全;并且该方案可以通过光纤对全井筒进行实施温度数据监测,为后期工艺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持。该发明的实施对渤海稠油规模化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稠油油田热采井下工艺管柱技术,具体来说一种应用于370度热采井的全井筒隔热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及其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及环保要求,陆地油田蒸汽吞吐热采工艺管柱不适用于渤海海上,因此针对海上油田生产井特点(注汽温度高达370℃),热采采用注采两趟工艺管柱,即光管注汽,高温电潜泵进行举升,该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完井、修井费用成本高,注采转换需要动管柱作业,且在修井过程存在漏失现象,严重响注汽效果。
2.没有井下安全控制系统,在极端情况下无法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及海洋环境安全。
3.没有井下监测技术,无法准确的分析蒸汽吞吐后的注汽效果,为后期注汽工艺技术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需寻求一种适用于370℃温度下的无需动管柱的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可以降低热采完井及修井成本,保障井筒安全,为后期蒸汽吞吐工艺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稠油油田规模化热采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370度热采井的全井筒隔热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及其作业方法。本发明根据海上安全环保要求及井型特点,创新设计一种应用于370℃热采井的全井筒隔热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完井管柱结构及不占用平台现有空间条件的情况下,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实现不通过动管柱作业就实现蒸汽吞吐从注热到生产的流程转换,满足渤海稠油油田蒸汽吞吐热采井作业条件(注汽温度370℃)同时,该工艺管柱结构带有井筒安全控制系统及光纤监测系统,在实现注采一体化技术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热采效率的同时可以保障井筒注汽生产安全,并监测全井筒数据,为后期工艺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370度热采井的全井筒隔热电潜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包括油管、Y接头、隔热油管短节、高温电泵机组、Y型穿越装置、高温深井封隔器和管线;
所述油管由上至下分为第一隔热油管、小直径隔热油管、第二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所述第一隔热油管和小直径隔热油管之间设置有Y接头;所述第二隔热油管上端连接小直径隔热油管、下端连接普通油管,所述第二隔热油管上由上至下设置有高温井下开关、高温深井安全阀和Y型穿越装置,所述普通油管上设置有配汽阀;
所述Y接头的侧接口下方依次设有高温泵前I级单流阀、隔热油管短节、高温泵前II级单流阀和高温电泵机组;
所述第二隔热油管与井筒筒壁之间设置有高温深井封隔器,高温深井封隔器上设置有高温单流阀;
所述管线包括高温动力电缆、封隔器液控管线、高温井下开关液控管线、安全阀液控管线和光纤,所述高温动力电缆与高温电泵机组相连,所述封隔器液控管线与高温深井封隔器相连,所述高温井下开关液控管线与高温井下开关相连,所述安全阀液控管线与高温深井安全阀相连,所述光纤由Y型穿越装置侧接口伸入油管内部与普通油管底部的底部固定装置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Y接头上设有上主接口、下主接口和侧接口,所述上主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油管下端,所述下主接口连接所述小直径隔热油管上端,所述侧接口通过高温泵前I级单流阀连接隔热油管短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6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